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貴州正安縣正成為世界吉他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2018年,正安吉他年產銷600萬把;國內銷售約240萬把,出口360萬把。電商銷售3.5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2138萬美元。而當地的“吉他大王”鄭傳玖,以前是普通的農民工,如今已成為一名企業家。
貴州正安的“吉他產業夢”是當地脫貧致富的集中體現。2018年,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已解決就業13978人,其中貧困人口1294人、帶動6690人脫貧。而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與農村發展開始融入新經濟新動能息息相關。僅僅是鄭傳玖的企業,在天貓平臺上3款吉他累計銷量達83萬把,平均*3000-4000把,*熱銷的一款月售2萬多把,排在天貓*。這也充分說明,借助電商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優勢,可以將正安吉他推送給對此感興趣的用戶,大大提升了營銷人群的適配度;通過電商平臺長期性的各類促銷活動,尤其是“雙11”等已經成為全民網購狂歡節日的重要節點,正安吉他可以在短短幾天內聚集大量對應消費力,從而實現訂單的飛速增長,也進一步打響了品牌效應。
鄉村、吉他、電商、大數據,這些詞匯本身看上去沒有太多交匯點。然而隨著電商下鄉浪潮,中國互聯網平臺為農村帶去了一整套生態開發體系,為農村提供電商孵化、物流、金融支持、科技支撐、人才培訓等多項服務。讓一個個農民經過專業培訓,掌握各類電商運營技巧,快速在平臺上開網店,開始學習與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互動,展示自己的農產品或者轉產制造的工業品;為創業資金不足的農民提供小額貸款等支持,為其發展提供全程現代金融服務;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范”產物也走進了雞舍牛欄,為養殖種植過程提供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賦能工具,實現產能、效率的大幅度上升和成本的同步下降,無縫對接市場終端需求的定制化產品制造。
由此可以說,電商賦能和興農扶貧對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而言,并不只是“在商言商”,興農模式也突破了“就農言農”的范疇,從網紅店到產業帶,從鄉村振興到縣域經濟,激發一股自下而上的活力。
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發展是一個增長非常快的市場。2015年到2017年的統計數據表明,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年均增幅達到28%,“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5.7%。在廣袤的農村,電商、大數據與傳統農業結合而生的新產業,由農民轉型為工人、企業家、創業家的新業態,農村各類資源與城市消費升級需求連接所產生的新商業,讓農民致富、農村發展、農業升級插上了技術的翅膀。
電子商務為農產品、工業品提供了類似于直銷的方便性,使其不僅在品質上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在價格上也贏得了用戶的首肯,成為中國農村制造占領內銷市場的快車道,也讓農村土地、勞動力、農業等優勢轉化成為市場優勢,推動中國農產品、加工類產品走向品牌化時代,推動了包括貴州正安在內的廣大農村地區成為新經濟新動能的源發地。
可以預計的是,未來會有更多的貴州正安涌現而出,中國農村正經歷波瀾壯闊的大變革、大轉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開始告別幾千年如一日的生活生產方式,擁抱互聯網、走向廣闊的外部世界,朝著城鄉一體化新經濟發展的康莊大道邁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