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銀川聚合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圖)
銀川聚合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圖)
農業網   時間:2019/3/20 15:07:00  來源:銀川日報  閱讀數:367

小農戶

  近年來,銀川市在堅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例如發展產業聯合體,創新土地托管、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種植等土地管理模式,漸漸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國家惠民政策,實現增收致富。

  暢通產業鏈讓養殖戶坐收漁利

  “抱團合作共贏”——這是賀蘭縣漁民余惠獻對銀川市漁業產業聯合體的總體評價。在2016年該聯合體成立之前,像余惠獻這樣的養魚人更多的是單打獨斗,相應的也會承擔更多的風險。

  “以前也有合作社,但是模式單一,基本上還是靠自己。”余惠獻所說的單一,主要體現在合作社容納的對象基本都是養殖戶,除了會養魚,他們在貸款、培訓、銷售等各環節都屬于外行,“很多信息我們不知道,規模發展不起來,也就很難賺錢。”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6年6月,銀川市成立了銀川市漁業產業聯合體,將漁業苗種生產、養殖、鮮魚運銷、金融、運輸、技術服務、飼料供應等漁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服務組織都納入其中,形成全產業鏈服務模式。

  2017年加入聯合體之后,余惠獻的養魚事業一年比一年好。“以前每年資金缺口都有10萬元至30萬元,貸款比較困難,只能到處找親戚朋友借。”如今,依靠聯合體成立的金融互助基金,余惠獻不再為借錢而頭疼,“我2018年1月23日通過聯合體繳的5萬元,從銀行貸了50萬元,2018年11月我就還掉了,今年我還要繼續貸50萬元,銀行信任咱們。”今年,余惠獻通過聯合體,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購買了大量淡水魚苗種,準備大干一場。

  產業鏈上中下游配套合作,不僅能幫助漁戶抱團發展致富,還能提高漁戶的抗風險能力。因為漁業養殖一直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三高”行業。為了降低養殖戶的風險,2018年,銀川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銀川市漁業產業聯合體,以及保險公司,開展了銀川市漁業養殖保險互助運作試點工作。

  銀川市農業農村局水產科科長武競介紹,在2018年試點期間,保險公司通過產業聯合體,與18家養殖戶簽訂了互助保險協議書,共承擔互助保險2516畝,總保費125.8萬元,其中市農業農村局補貼100.64萬元(占總保費的80%),漁戶自繳25.16萬元(占總保費的20%)。“去年給漁戶賠付了23.16萬元,剩余的資金會轉入今年的資金池,作為今年的漁業互助保險大災準備金。保險公司僅僅收取管理費。”武競介紹。

  賀蘭縣的漁戶彭秋菊為自家魚塘投保20萬元(其中,政府補貼16萬元,漁戶自己出資4萬元)。去年,她的魚塘因病害導致魚大面積死亡,造成經濟損失。保險公司經過多方核實后,*終給彭秋菊理賠了4.7萬元,并返還了1.7萬元保險費,“我繳了4萬塊保險費,還拿了五六萬元回來,不虧。”彭秋菊表示,今年她還將通過聯合體繼續參保,為自己的養魚事業加上一道“安全閥”。

  除了提供擔保貸款、增強抗風險能力,成立兩年多來,銀川市漁業產業聯合體在漁戶中還開展了草魚抗病毒疫苗免疫注射,推廣水產科技,加大綠色生態養殖和名特優新水產養殖宣傳力度,并不斷組織業務骨干到科研院所進修,培養科技人才……通過加強產業鏈上中下游配套合作,銀川市漁業產業聯合體形成了產銷供一條龍,使得銀川漁業品牌優勢明顯,市場開拓力較強,融資渠道通暢。銀川市漁業產業聯合體理事長王旭軍介紹:“今年我們計劃將更多的養殖戶納入進來,讓小的養殖戶加入合作社,再通過合作社平臺進入聯合體。”

  標準化種植助農駛入現代農業快車道

  3月13日,已到了部分瓜菜生長旺盛期,賀蘭縣習崗鎮和平村村民洪軍忙著在自己的溫棚內掰除一些果型較差的吊瓜。

  對于產業聯合體,洪軍有著切身的體會,“以前我是做工程的,后來因為身體原因回來種地,但啥也不懂,沒經驗。”洪軍的溫棚因為使用年限較久,加之此前用肥過量,導致土壤地力衰退,種出來的瓜果不僅品質差,而且產量也不高。另一方面,因為缺乏經驗,洪軍自己采購的種苗常常會出現病害多、成活率低等問題。“頭兩年種地,基本沒賺啥錢,盡往里投資了。”

  后來他主動加入賀蘭縣蔬菜產業聯合體,借助聯合體的各種優勢資源,在自己的3座大棚內慢慢探索種植經驗。“聯合體找技術人員給我的地免費做了秸稈生物反應堆,改善了土壤的問題,苗子都是通過聯合體購買,質優價廉,很劃算。平時都是按照技術人員的指導進行標準化種植。”

  洪軍購買的種苗來自寧夏天緣種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該聯合體的主導企業。“只要買聯合體成員單位種苗,我的銷路就不用愁。”洪軍說,因為聯合體有著“雙訂單+兩低一高”的發展模式:“雙訂單”主要指農戶向聯合體成員單位中的育苗單位、農資供應單位下種苗農資訂單,聯合體中從事運銷的成員單位則向農戶下農產品收購訂單。而“兩低一高”即聯合體內的農戶,購買種苗的價格低于市場價10%,購買農資的價格低于市場價10%,但農產品的收購價格高于市場10%。

  這樣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為洪軍等小農戶打上了一針“強心劑”。如今洪軍通過種地每年能掙上7萬元至12萬元,這讓他感到很滿意。

  據了解,賀蘭縣蔬菜產業聯合體成立于2016年3月,由賀蘭縣從事蔬菜育苗、種植、銷售、農資供應的21家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服務組織聯合成立,這也是全區*家蔬菜產業聯合體,主要從事蔬菜新品種的研發,蔬菜種苗的生產與銷售,蔬菜種植、收購、優選與銷售,現代農業新技術研發、推廣、咨詢,農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蔬菜生產園區及農業設施的規劃、設計、安裝和建設等農業服務。

  經過三年的發展,該聯合體已服務4500戶種地農民,生產面積達2萬余畝。寧夏天緣種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石彥龍介紹,目前聯合體內蔬菜種植的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嫁接苗應用率達到25%,機械化應用率達到40%。其次,農藥、化肥用量減少15%,種苗、農資等生產成本降低10%,農產品商品率也提高了10個百分點,聯合體的成員收入增幅達到15%。

  “產業聯合體,一方面能打通整體產業鏈,促進生產加工,另一方面放大適度規模經營,帶動更多的小農戶加入進來,開展標準化生產。”銀川市農村合作經營指導站站長賈慧杰介紹。

  像洪軍等小農戶,借助聯合體的優勢走向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將蔬菜種植做到管理標準化、種植科學化、技術規范化,進一步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創新土地管理模式盤活農村不動產

  3月中旬,各縣(市)區春播結束。據銀川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科科長王占強介紹,今年全市計劃春播面積19.74萬畝。

  “在今年的春耕生產中,銀川市引導農業社會化組織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為農戶提供耕地、供肥、供種、播種等一條龍農業生產服務,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加快了春播進度。”王占強提到的土地托管服務是近兩年來銀川市農業生產中興起的一種土地管理模式,就是農戶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

  除了土地全托管、半托管、代耕代收等模式,目前在銀川市種植業中還發展出土地入股的土地管理模式。這一服務模式得益于銀川市開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農戶可以依托銀川市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抵押自己名下的土地進行貸款,讓農村“不動產”真正活起來。

  李福斌是靈武市崇興鎮榆木橋村的村民,去年他將自家的5畝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轉給靈武市原野牧場農牧專業合作社,每畝地收取700元的流轉費。“我們是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用這些土地去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抵押貸款,貸款獲得收益,合作社還會給我們分一部分紅,就相當于有流轉費和分紅兩份收益。”

  據了解,去年該合作社與當地34戶農戶達成協議,將農戶流轉的140畝土地拿到靈武市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進行抵押,共獲得70萬元貸款,“我們以前只有500多頭牛,想擴大規模,但沒有抵押物給銀行,貸不到錢。”該合作社理事長楊國軍介紹,合作社用這140畝地貸來的款項給農場增加了100多頭牛,同時也擴大了種植小麥、飼草的種植規模。

  榆木橋村六隊的村民尤文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自己流轉入股了4畝地,每畝地租金700元、分紅400元,一年下來,他從合作社拿到了4400元,“這比以前自己種劃算多了,自己種一畝地一年下來落到手就幾百塊錢,還一年到頭特別操心。”尤文斌認為,“土地入股”的模式不僅比自己種地劃算,也比單純的流轉土地收益多,還盤活了農村的閑置資源,“一般兩三畝地的,好多人都不種,就閑置著,出去打工比這掙得多。流轉出去,就能多收一份兒錢。”見到李福斌、尤文斌等34戶農戶嘗到了甜頭,今年榆木橋村有100多戶小農戶也加入進來。

  以土地入股農場的形式是銀川市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村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為此去年銀川市在成立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盤活銀川市農村資源市場的基礎上,制定了《2018年銀川市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扶持合作社家庭農場實施方案》,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土地入股、農業生產托管新型經營模式。

  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土地管理模式,不僅培育壯大了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同時也為周邊村民解決了打工的難題。李福斌等農戶流轉土地、合作入股的同時,也在靈武市原野牧場農牧專業合作社打工,實現了三份收益,“我在農場打工每年有6萬多元的工資,這比以前種地收入可高多啦。”因為入了股,農場變成了自己家,李福斌干活時格外賣力。

  農業產業聯合體以及各種土地管理模式的興起,不僅讓小農戶的微小力量聚合成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動能,也讓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實現了無縫對接,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