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思茅有機茶”品牌建設新聞發布會去年8月舉行,業界普遍認為這是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對今后茶產業發展方向的定位,同時也是對前期工作部署的落實。半年過去了,思茅區的有機茶品牌建設是如何實施的?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行業負責人。
如何打造普洱茶有機品牌?
思茅區政協主席李八一認為,思茅區牢固樹立“品牌就是生產力、競爭力、軟實力”的理念,圍繞“綠色、有機、現代、品牌”等要素,培育了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有機茶產業,進一步提升了思茅有機茶的質量和知名度,形成一致的標準和價格體系,增進消費者對思茅有機茶的信任度。
打造一個品牌。即普洱“思茅有機茶”品牌,將其定位區域公共品牌,作為思茅區茶葉公共品牌和一級商標,與區域內地域商標、企業商標共同組成三級商標體系,區域內原有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商標、企業商標仍按原有方式運作使用。通過“統一產業布局、統一品牌標志、統一準入機制、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市場形象”,逐步實現思茅區茶葉使用普洱“思茅有機茶”作為統一的公共品牌。
實施三個計劃。一是有機茶葉基地建設計劃,針對重點茶葉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支持有機茶葉基地建設、低產茶園改造、茶樹良繁基地建設。二是標準化生產提升計劃,重點支持區內茶葉龍頭企業及茶葉專業合作社,實施茶葉加工設施裝備的改造升級,促進茶葉加工向自動化、標準化、清潔化、智能化發展。三是品牌戰略營銷計劃,挖掘思茅茶文化內涵,抓好品牌營銷策劃與宣傳,進行普洱“思茅有機茶”公共品牌會展推介和宣傳。
強化五項保障。一是完善品牌建設機構。成立品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品牌打造工作的統籌協調、政策制定、督查推進等工作,落實各成員單位責任分工,細化實施責任。區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圍繞普洱“思茅有機茶”品牌建設總目標,制定產品標準、發布公共信息、監督品牌使用、維護品牌權益,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品牌建設工作。二是建立運行保障機制。由區內重點龍頭企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作為發起人,注冊成立普洱思茅有機茶葉協會,負責有機茶茶商標設計注冊及公共品牌的具體運作實施。三是建立質量標準體系。委托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普洱茶葉研究院等科研單位,制定普洱“思茅有機茶”公共品牌統一的質量、技術標準,做到標準統一。建立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和產品召回管理制度,支持開展茶葉標準化技術培訓,提升茶葉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四是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健全品牌建設的相關制度,包括促進會章程、促進會登記注冊、申報品牌注冊標志;制定品牌管理、準入、監督、退出機制及應急預案;執行品牌授權,產品監督、檢測檢驗、市場營銷及品牌塑造等相關制度規范。五是支持建立“思茅有機茶”茶品牌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保障措施,明確監管主體,促進“思茅有機茶”茶品牌可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有機茶基地建設有什么優勢?
思茅,因茶而興、因茶而名,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原產地和集散地。思茅區副區長鄭金雄表示,思茅區作為普洱市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核心區,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發展有機普洱茶產業提供了優越條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規模開展有機茶基地建設,實施有機茶園轉換,是促進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發展有機茶優勢明顯。思茅地處亞熱帶,全年日照充裕,雨量豐沛,森林覆蓋率高達71.2%,年平均氣溫18℃,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花開的良好生態環境。“生態立區、綠色發展”是思茅區的發展理念,同時也是思茅大力發展有機茶的優勢潛力所在。
發展有機茶前景廣闊。從思茅區自身實際看,思茅的茶產業,雖然發展基礎不錯,但要想在全國、全省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脫穎而出,只能依靠特色,依靠有機茶這塊招牌。而且思茅生態環境優越,茶產區基本上沒有受到工業污染,發展有機茶是完全具備條件的。
發展有機茶乃大勢所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許多家庭越來越重視在食品安全上的投入,而有機茶是安全認證體系中的*別。有機茶的種植和生產是朝陽產業,也是未來茶葉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潛力巨大。
發展有機茶為農造福。充分發揮思茅的生態資源優勢,搶抓機遇和市場,按照帶動生產、深化加工、開拓市場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壯大有機茶生產基地規模,延伸產業鏈,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可從根本上解決茶產業經濟附加值低的問題,不斷促進茶業增效,茶農增收。
有機茶產業聯盟的職責是什么?
普洱思茅有機茶產業聯盟會長朱啟忠說:“我們聯盟是去年8月25日成立的,是普洱市*家以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有機茶為目的的聯盟團體,聯盟由5家理事成員單位組成;通過認證的有機茶園面積達到2.4萬畝,占茶園總面積的14.1%;有機茶園轉換面積達到9567.6畝,占茶園總面積5.61%。”
聯盟以打造普洱“思茅有機茶”區域公共品牌,實現有機茶品牌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產品質量整體提升、經濟效益整體提升、生態效益整體提升為目標。聯盟以全面、立體、長效服務茶行業及中小種植企業、合作社為聯盟定位,統一技術服務、市場服務,制定利益機制。
聯盟的建立是落實我省打造世界*“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聯盟參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統一標準,將具有思茅特色、思茅特征、思茅特質的有機普洱茶奉獻給廣大消費者。
截至去年,思茅區茶園面積達170685畝,并實現了生態茶園全覆蓋,建成祖祥、龍生、原生等5個茶葉莊園。思茅區現有茶葉生產企業189家、茶葉初制所93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7家。年生產加工能力在500噸以上的茶葉企業有62戶,通過SC認證企業82家,茶葉品牌65個。全區種茶農戶2.5萬戶,茶農7.5萬人,茶農人均年種茶經濟收入達7120元,居全區種植業收入之首。茶產業已成為思茅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步伐的重要支柱產業。
目前,已經打造“思茅有機茶”公共品牌,獲得注冊商標65個,*商標2個、云南省*商標5個,榮獲云南省2018年“10大名茶”品牌3個,建成茶葉交易市場2個、茶倉儲物流區1個。實施智慧茶山物聯網工程,搭建普洱雙創平臺,實現茶產品線上線下銷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