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麗水市松陽安岱后村紅軍主會場、劉英粟裕故居、浙西南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紅色”印跡內涵豐富的地區,當地在農村文化禮堂里廣泛開展“誦讀紅色經典”等活動,掀起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動熱潮,進一步培育農民的“紅色”情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當前,松陽提出“文化引領鄉村復興”,并以“拯救老屋行動”、“百名藝術家入駐鄉村計劃”、全縣域鄉村(生態)博物館建設等項目為切入點,積極與清華大學、中央美院等國內重點高校、國內外名家,以及自然造物等*文創團隊加強對接,撬動各方資本致力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與主客共享的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相結合。
剛剛過去的春節,一場場精彩的送戲下鄉晚會在松陽農村文化禮堂熱鬧上演。無論是歌唱祖國的贊歌,還是松陽方言快板,或是鄉土風情家長里短的小品,都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和追捧,引發陣陣熱烈掌聲。
近年來,松陽結合實際、突出實用、注重實效,探索建立“以點支撐、雙向推進、全面覆蓋”的功能集聚型農村文化禮堂。同時,積極組建禮堂講解員、時政宣講員、文體輔導員、文明督導員、文化普查員“五大員”志愿服務隊伍,農村文化禮堂呈現出“文化聚人氣、禮堂興家園”的良好態勢,成為當地老百姓延續鄉情鄉愁、凝聚民風民心的“精神家園”,成為鄉野間一道道旖旎的鄉村文化風景。
“有用的文化禮堂好好建,建好的文化禮堂好好用。”松陽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通過統籌文化、廣電、農辦、民政、財政等各部門資源,整合農村科普活動站、老年活動中心、青年之家、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等設施資源,建設禮堂、講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廣播室、“春泥計劃”活動室等項目,開辟村史、民風、勵志、成就、藝術、時政、特色等展示展覽場所,拓展農村文化禮堂實用范疇,*限度發揮農村文化禮堂的公共文化聚合功能。
在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與探索上,松陽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全面留住獨特的農耕文化鄉村記憶,逐漸形成“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的建設格局。截至目前,累計已有近千場文化活動在鄉村文化禮堂里開展,既實現了松陽高腔、木偶戲等地方傳統特色文化的活態傳承,也傳達了新時代背景下的新文化風尚。
松陽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度打造集思想道德教育、文體娛樂活動和科學知識普及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實實在在滿足農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讓文化禮堂真正成為基層群眾身邊的教育教化之堂、鄉風鄉愁之堂、禮儀禮節之堂、家德家風之堂、文化文藝之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