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漁業漁政系統緊密圍繞“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漁業綠色、安全、融合、開放、規范發展。
前不久,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對2019年全國漁業漁政重點工作作出了部署。今年,漁業高質量發展將如何推進?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怎樣實施?一起來看——
綠色養殖激發產業升級融合發展激活多重效益
“今年初,經國務院批復,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業農村部還將舉辦全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現場會和高峰論壇。2019年全國漁業漁政系統將突出抓好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介紹,各地正出臺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根據工作部署,2019年全國將繼續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和發布,推進規劃全覆蓋,依法開展水域灘涂養殖登記發證;實施傳統池塘升級改造,推進養殖尾水治理,大力推廣循環水養殖、內陸生態增養殖、稻漁綜合種養、近海多營養層級立體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開展集裝箱養殖和池塘尾水生態處理技術示范;不斷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加大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和深遠海大型智能養殖裝備示范推廣力度;深入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3200萬畝以上。推進水產種業規范發展,建設育繁推一體化商業化育種體系,完善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管理。
“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查干湖時作出的重要指示。張顯良表示,今年要以大水面生態漁業為重點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組織成立國家大水面生態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召開全國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現場會,推動出臺大水面漁業發展指導性意見,總結推廣大水面可持續利用模式。
同時,積極推進休閑漁業發展,加大*美漁村、漁業民俗節慶活動、漁業文化遺產等宣傳推介力度,開展休閑漁業發展監測,發布休閑漁業產業發展報告。推動加工業轉型升級,開展水產品加工技術供需對接活動,發布主導品種發展報告,加快水產品品牌創建,促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此外,大力實施2019年漁業產業扶貧及援疆援藏行動,深入推進漁業定點扶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環京津扶貧、片區扶貧、援疆援藏。鞏固提升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效果,完善推廣鹽堿水漁農綜合利用產業扶貧模式,推動打造冷水魚、集裝箱養殖等新型產業扶貧模式,舉辦現場觀摩與培訓活動,加強技術指導和人才培養。
長江流域禁捕加速落地水生動物保護力度增強
3月1日零時起,我國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閩江和海南省內陸水域等重要水域正式進入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
記者了解到,為貫徹實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今年,我國將下大力氣推進長江流域等重點水域禁捕工作,完成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的漁民退捕工作,全面禁止保護區內的生產性捕撈。同時開展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本底調查,編制并發布《長江流域水域生態年度公報》。研究編制《長江珍稀水生生物保護工程建設規劃(2019—2023)》,組織實施三峽水庫等大型水電站生態調度。
同時,內陸禁漁期制度將進一步得到完善。在海河、遼河、松花江、錢塘江實施禁漁期制度,實現內陸七大重點流域禁漁期制度全覆蓋;堅持不懈抓好海洋伏季休漁。按照2020年底前沿海全部省份實施限額捕撈制度的要求,擴大限額捕撈試點范圍,完成國內海洋捕撈總產量壓減目標任務;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和試點示范,建設*海洋牧場示范區10個以上,組織編制海洋牧場系列技術規范;組織開展全國放魚日等重大增殖放流活動,全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種300億尾以上。
做好漁業生態環境監測,開展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開展近海漁業資源監測和評估,發布近海漁業資源狀況公報和我國近岸海域主要魚類產卵場分布圖。強化涉漁工程對漁業資源環境影響專題評價的審查工作,嚴格落實有關生態補償措施。
此外,農業農村部還將組織實施中華白海豚、長江江豚、中華鱘、長江鱘、斑海豹、海龜保護行動計劃,加強重點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管理。推進開展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物種資源和棲息地調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履約與對外交流合作,妥善應對有關重點議題。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
減船管港改革持續深化漁業對外合作走向深入
當前,我國不斷加強對漁船漁具的科學管控。加大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力度,完成海洋捕撈機動漁船和功率數壓減目標任務,明確漁船分類分級分區管理的具體措施,推進漁船管理改革;繼續組織實施清網行動,加大對使用禁用漁具、使用不符合規定網目尺寸的拖網和張網、在渤海違規使用拖網等行為的檢查力度,確保行動取得實效。
沿海各地繼續深化漁港綜合管理改革,加強漁港建設,抓好漁港升級改造項目實施工作,促進漁港經濟區建設。在重點漁區、漁港試行港長制,壓實漁港綜合管理主體責任,提升漁港綜合監管效能;推進大中型漁船漁獲物定點上岸試點,逐步構建漁獲物可追溯管理體系;推進漁業執法關口前移,依靠信息化和組織化落實漁船進出港報告制度,推動依港管人、管船、管漁獲,依港保安、興業、促振興。特別是落實《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全面摸底排查渤海漁港基礎數據并編制漁港目錄,開展以渤海為重點的全國漁港綜合治理攻堅。建立健全沿海漁港水域污染監測體系,整治港容港貌,疏浚港池航道,規范漁船停泊,提升污染防治設施裝備建設和監督管理水平。
近年來,我國漁業對外合作發展迅速,前景廣闊。今年,穩妥開展周邊漁業協定談判與執行,做好周邊協定水域作業漁船管理工作,聯合周邊國家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推動完善瀾滄江—湄公河“1+5”水生生物保護合作平臺。加強雙邊漁業合作,做好與美國、歐盟等的對話合作,穩定合作機制,深入推進漁業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開展多邊漁業談判,推動加入南印度洋漁業協定和港口國措施協定,參加聯合國可持續漁業決議磋商、海洋生物多樣性協定談判、魚類種群協定磋商等國際漁業治理規則制定,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促進全球漁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積極參與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妥善做好對美水產品貿易工作。參與WTO漁業補貼談判,爭取公平合理的漁業發展政策。加強水產品國際貿易監測和分析,支持參加國際漁業博覽會,積極開拓國際、國內水產品市場,促進水產品國際貿易。
漁業執法監管逐步強化產業發展保障日益夯實
2019年,漁政執法將更加科學化、規范化。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19”系列漁政執法行動,做好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清理取締、伏季休漁、打擊電魚、安全生產、邊境交界水域、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流域禁漁等重點執法行動;指導各地依法履行對養殖持證、苗種生產等水產養殖監督執法職責;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建設;建立漁業執法案件舉報受理中心,開展重點水域漁政執法效能評估。
強化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健全漁業安全生產約談機制,指導推進漁船編組生產,不斷提高漁業生產組織化水平,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積極推進漁業互助保險體制改革,推動漁業自然災害保險試點,指導漁業保險規范有序發展。
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開展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力爭產地水產品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組織海水貝類產品衛生監測,開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和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強化水生生物安全監管,完善漁業官方獸醫隊伍,擴大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和監督執法試點范圍。繼續實施國家重大水生動物疫病專項監測、風險評估和陽性場凈化處理,加強重大疫病應急防控,推進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建設。
2019年,我國還將加快推進《漁業法》修訂,修改完善《水產新品種審定辦法》《遠洋漁業管理規定》《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特許利用辦法》《渤海生物資源管理規定》《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規定》《南沙漁業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不斷完善漁業法律法規體系。
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發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作用,推動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