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翔區在推進脫貧攻堅進程中,始終把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作為重中之重,采取措施幫助貧困人口有序轉移、穩定增收。近兩年,組織就近務工、輸出外地就業的貧困勞動力10835人,占貧困人口勞動力的41.5%,人均月務工收入達3500元以上。轉移就業人員本地占比67%,從事服務業占比29%、建筑業占比27%,加工業占比25%。
盤清勞力*到人,由人社部門牽頭,駐村工作隊參與,深入全區89個村入戶開展全區勞動力資源狀況拉網式排查。經排查,全區33.75萬總人口中有農村勞動力119136人,43000貧困人口中有勞動力26110人,占建檔立卡總人口60.7%。
摸清家底,探索建立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大數據平臺,把全區26110人建檔立卡勞動力納入平臺管理,收集企業用工需求、條件、報酬,收集分析每個勞動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培訓經歷、就業愿望及收入期盼,利用數據平臺*推送就業信息。在*掌握務工需求、用工需求的基礎上,該區與東西協作單位、定點幫扶單位簽訂就業崗位5600個,與區外省內簽訂崗位1100個,在城區提供保安、民兵、泊車服務員、保潔員、護林員等購買服務崗位370個,鄉(鎮)開發護路、護河等公益性崗位1500個。鼓勵區內企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就業,對當地用人單位吸納貧困勞動力給予穩定就業補貼,對當地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扶貧車間、農民合作社等給予*性獎勵補助。
為使務工人員出得去、穩得住、賺到錢,出臺《臨翔區關于貫徹落實進一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實施意見》,成立區級貧困戶就業服務中心、鄉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辦公室,納入平臺管理解決務工人員后顧之憂,按10至30人編制務工小組,每個務工小組明確1到2名管理人員(小組長)。全區共編制務工小組1906個,選出正副小組長3756人,為每個小組配備一名法律工作者,由人社部門、鄉(鎮)、街道專人聯系小組長,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勞動技能培訓、維權保障、貧困就業人口專門幫助等方面工作,讓農民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忙畔街道明子村,共有勞動力2034人,貧困勞動力616人,2018年實現轉移就業1374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429人),轉移就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68%,獲得勞務收入824萬元。馬臺鄉南糯田村貧困戶竇學昌通過訂單招聘,到湖南籃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務工,一個月后,成為熟練工人,月收入達6178元。為提高轉移就業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今年以來,組織人社部門、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公司在各村委會(小組)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務工宣傳17場次,有序轉移兩批次1450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896人),對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給予*性生活補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