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紹龍和丁翊龍,兩位山東漢子的情義之舉得到了很多讀者和用戶的關注。在一環接一環的愛心接力中,可以看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型社會”在成長。
帶孩子來濟南治病的唐紹龍,撿到了裝有兩萬元現金的錢包,火速歸還了失主。失主丁翊龍了解到唐紹龍的孩子將要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決定捐出40萬斤蘿卜予以救助。
春風拂來,愛心涌動。兩位山東漢子的情義之舉感動了更多有情有義的人。有人想零買,有人想批發,有人直接捐了錢,都是在盡自己所能,讓好人感到不孤單。眾人拾柴火焰高,40萬斤蘿卜一定能找到銷路,唐紹龍的困難也一定能夠得到解決。
在這場愛心接力中,*先讓人感動的是唐紹龍。為了救治孩子已經背負十余萬元債務的他,面對一筆數目不小的現金,做出了非常正確而又不易取舍的選擇。隨后讓人感動的是失主丁翊龍,他是懂得感恩的人,而且做到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一些人感嘆“好人難當”的時候,唐紹龍的感受一定是“好人有好報”。如果每一個善舉都能得到丁翊龍式的回應,那么好人就不會難當,也不會孤單。
更讓人感動的是,許許多多原本“置身事外”的人積極參與進來,有人出人,有錢出錢。這些人不像丁翊龍,并沒有直接受益于唐紹龍,他們之所以要伸出援手,是因為從兩個凡人的善舉中得到了寶貴的精神援助。
古人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很多人都從課本上讀過這句話,但是不是所有讀過這句話的人都堅信不疑,至于踐行這一準則更覺難上加難。面對金錢關,有人放棄了親情,有人放棄了職責,就此倒下。而收入微薄、壓力巨大的唐紹龍站得堂堂正正,用生動的故事告訴眾人,只要心中有堅持不倒的信念,沒有過不去的關口。
丁翊龍,一個正在創業期的年輕人,為什么這么慷慨?有一個背景不可忽視,那就是他也曾經像唐紹龍那樣,在兒子生病時接受過好心人的幫助,所以他把感恩視為自己的本分。“救命的蘿卜”其實很早就被播下了種子。那些伸出的援手,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好人聯手,愛心共振,這樣的場景給了我們強烈的安全感。曾經,個別人道德淪喪,制造了一些極端惡性事件,令人心寒。于是,有人推斷我們或將面對“互害型社會”。社會文明走向何方,這么多堅持誠信友善的人在社會發展的合力中起著關鍵作用,而背信不義的少數人沒有這么大的力量。
有人說“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如果這個社會中有許許多多不吝幫助別人的好人,那么這個社會一定差不了。在一環接一環的愛心接力中,可以看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型社會”在成長。每一個為之做出奉獻的人,都是這個社會中*可愛的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