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羊巖茶場的高產秘訣
羊巖茶場的高產秘訣
農業網   時間:2019/3/25 16:30:00  來源:農村信息報  閱讀數:387

  又到一年采茶季。位于臨海市河頭鎮海拔780米的羊巖茶場是羊巖山區7個自然村集體共有的茶場,核心茶山面積近5000畝,在外基地面積近5000畝。這家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旅游、培訓等于一體的現代綜合型茶場,2018年產值超1億元,僅賣茶葉每畝收入就達4300元,比我省平均值高1300元。集體經營的茶場為何有如此好的效益?近日,記者走進羊巖茶場,一探究竟。
  
  3月的茶山,依舊寒冷,但空氣好得讓人顧不得寒冷也要貪婪地多吸幾口。這里的茶山像是被一把巨斧斜切了一刀,一行行茶樹整整齊齊,山頂的風車隨風緩緩轉動。“山上溫度比山下差不多低5攝氏度,所以茶葉開采比一般茶園要晚,等到4月份茶山就熱鬧了。”茶場黨支部書記朱朝安對記者說,到了采茶季,茶場就會雇各地采茶工來采茶,去年請了來自13個省的采茶隊,共計2000人左右。
  
  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采茶工,管理難度可想而知。不過,經過多年實踐,茶場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管理制度。“我們就負責管理各地的領隊,對領隊和采茶工分別有一套獎懲制度。”朱朝安說,通過這套管理制度,不僅避免了茶場與采茶工之間發生糾紛,還激發了各領隊的主觀能動性。茶場按照茶青的驗收標準,針對采茶工人采摘的茶葉進行質量分級,不同級別的茶青有不同的收購價,這促使采茶工人在采摘過程中更加注重茶青的質量,為茶場生產更多高品級茶葉奠定了基礎。“在采茶結束后,茶場會根據采摘的茶青質量、糾紛多少等,對各采茶隊的領隊進行不同的獎懲。”朱朝安說,同時,茶場對在職員工也有嚴格的獎懲制度。“我們會定期考評員工的工作質量,并隨時檢查工作效果,根據這些考評結果給員工打分,工資、獎金都與考評結果掛鉤。”權力下放、人性化管理、獎懲分明等管理手段有力地促進了茶場發展。“去年生產的茶葉不夠賣,所以今年計劃增加5%的產量。”朱朝安說。“各地的茶葉消費群體有特定的消費習慣,如我們這邊的消費者一般喜歡喝當地的名優茶,所以我們的茶葉消費對象大部分是臨海本地人,還有一些周邊縣市的茶愛好者。”朱朝安說,為此,他們在臨海當地設立了25個銷售點,在臺州其他縣(區、市)設立1-3個銷售點。為了拓展茶葉銷售渠道,擴大銷售區域,他們還通過當地茶愛好者、市民向外推廣。“許多當地企業老總外出談合作,都會捎上一些我們的茶葉作為禮品給對方,久而久之,外地客戶也慢慢多起來了。”朱朝安說,茶場的線上銷售訂單逐年增加,去年通過電話訂單、網絡銷售就達800多萬元,僅郵費就花了27萬元。
  
  去年茶場的1億元產值中,茶葉產值7800多萬元,剩下的2000多萬元來自旅游、農家樂、培訓等第三產業。“2009年剛開始發展旅游業的時候,只有周邊的游客自發前來游玩,現在溫州、寧波、上海等地的旅游團隊都過來了。”朱朝安介紹,去年茶場共接待游客10萬人次,培訓接待4000多人次。“茶場每年的收益很可觀,但是這筆錢我們‘用之有道’。”朱朝安對記者說,茶場設有一個管委會,由7個自然村的村干部組成,類似于集團公司的董事會,每年茶場的利潤要上交300萬元至管委會,用于發展村級公益性事業。“開展公益活動是茶場反哺周邊鄉鎮的一種方式,因為茶場的大多職工都是周邊鄉鎮的村民,也想為鄉村發展貢獻一份力。”朱朝安說,不過,茶場的大部分利潤,還是用于茶場未來發展、品種改良、基礎設施建設等。
  
  現在職工的收入高了,日子也好了,許多職工在茶山下的鄉鎮里蓋起了新房,有的還在城里買了房子。“但是他們住得*多的還是山上的宿舍,所有人都把這當成了家,我每個月至少要在山上住15天。”朱朝安說。茶場管理層精細化的管理、職工對茶山的情懷等是茶場穩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