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農業價值曲線的頂端產業之一,蘊藏著科技創新的強勁動能;金融,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噴涌出市場繁榮的源頭活水;廣州,中國種業研發和貿易重鎮,也是金融資本春水蕩漾的區域金融中心。
循著“產融結合”“產城融合”的發展軌跡,“種業+金融”會在廣州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關系到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的成敗,更是解答推進種業現代化這道時代方程必須找到的一把鑰匙。
廣州種業基金順利產“子”
今年年初,一則不起眼的消息被掛上了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的官網。雖然只有短短幾行文字,但“廣州市種業發展基金首支子基金落地”的醒目標題,還是為其贏得了頗為可觀的點擊量。
廣州市種業發展基金是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由廣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財政局設立,分三年出資,合計出資人民幣1億元。據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財政已出資4000萬元,2019年和2020年計劃每年出資3000萬元,“目前我們已遴選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對該基金進行管理。”
根據規劃,廣州種業基金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的杠桿撬動比例底線為1∶2。也就是說,未來廣州種業基金的總規模至少將達到3億元的體量。不過,現在看來,這個“小目標”很快就能達到。作為廣州種業基金首支子基金,廣州大消費品壹期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一家就已經“貢獻”了2億元的資金量。“在這支基金中,廣州種業發展基金出資20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1.8億元,財政杠桿放大倍數達到了1∶9。”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首支子基金落地,對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充分利用嶺南特色種質資源,積極推動華南地區“育繁推一體化”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廣州種業基金還將完成2個以上(含2個)子基金設立,進一步吸納金融資本。”
廣州種業基金首支子基金,也為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實施“科技+金融”發展戰略的全面發力打響了頭炮。目前,中心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已有“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等多個院士工作站落戶廣州種業小鎮。然而,種業研發周期長、風險高,回收投資、形成產能速率較慢等問題,也對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持續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廣州市政協委員馬衛華眼中,廣州種業基金為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在資本創新方面開辟了廣闊道路,鍛造了有效有效抓手,也為現代種業引流社會資本提供了成功范例。他同時建議,要擴大、做實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與廣州創建“中國風險投資之都”戰略的接觸面、契合點,積極引導風投創投資本加入,“更為重要的是,要培育以種業小鎮為注冊地的種業上市企業,爭取3至5年內實現突破,開展種子期貨交易,探索種子科研保險和價格保險,進一步降低研發和經營風險,構建保障現代種業健康發展的有效護航體系。”
產權交易機構喜做“紅娘”
就在廣州種業基金首支子基金呱呱墜地2個多月之后,在廣州,又一座連接種子科研與社會資本的寬闊“鵲橋”橫空出世。2019年2月28日,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交易+金融”資源對接會在廣州交易所集團廣州農村產權交易所盛大開鑼。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正是在國家(廣東)種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基礎上升級而來,致力于打造成為農業科技的統籌、組織、指揮“中心”、科學家和企業家農業科技的孵化、創新、交易“硅谷”以及服務廣東、輻射大灣區、互通全球的農業科技“航母”。
在此次會議上,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單位與中國平安、中國聯通、順豐速運等企業機構濟濟一堂,試圖通過這場碰撞、對接與交融,打造一條從種業研發到終端消費的高質量現代農業產業鏈條。現場達成36項成果轉化、11項平臺嫁接合作意向,其中包括表型組學和基因組學南北對接合作大平臺、廣東省現代農業物流商流綜合解決方案合作平臺、廣東絲苗米優品工程等。
在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劉玉濤看來,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是為科學家和企業家兩大群體牽線搭橋,經過遴選、分類、編碼、登記后,搭建農業科技“數字港”平臺,從而完成“催化交易—要素創新—輻射帶動”發展戰略的關鍵一步。在這其中,科技與資本的強強牽手,因為有了產權保障的背書而顯得更加牢固而持久。
劉玉濤告訴記者,擔當成果交易、要素整合、鏈條激活的“紅娘”,正是廣州農村產權交易所所扮演的主要角色。科技與資本實現成功“聯姻”后,再由政府統籌和傾斜資源重點撫育、*施策、催化升級。他表示,接下來,中心將繼續加大力度搜集科研機構和產業實體的供需信息,進行*配對,并定期舉辦專題成果拍賣交易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