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基層經常能聽到這樣的感嘆:“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兩天一檢查,三天一督查”“什么活都得干,什么好都落不著”……絮叨牢騷之中,折射出基層工作之難、生活之苦。
近日,中辦印發的《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在基層引發熱議——熱是溫暖和感激,議是渴望和思考。正如基層干部們所期盼的,減負不僅要從數量上砍掉各類文件會議督查的總量,還要在觸發“文山會海”“痕跡主義”的制度鏈條上動真格;既要減輕明面的“顯性擔子”,又要解開背后的“隱性包袱”,這是確保“減負年”取得“大豐收”的關鍵之舉。
在這些隱性包袱里,首先要甩掉“思想包袱”。“傳達會議精神不過夜”“工作時間外的工作才是工作”……這些硬杠杠起初被當作雷厲風行的象征,如今卻讓基層干部備受“提拉撕扯”。歸根結底,是一些地方政績觀和政治觀錯位,思想認識發生了扭曲,片面把“極端快速”當成講政治,把苦干實干理解為緊繃運轉,造成了發展思路上的“紅眼病”,導致基層干部天天忙、天天加班,實際成效卻十分有限。為基層減負,各級各部門務必求真求實求是,清除“急干蠻干”的思想雜質,使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結合起來,少開會多調研,少表態多行動,把“喊口號震天響”的力氣用在抓落實上。
“結構包袱”同樣值得注意。在基層干部看來,基層難、基層累,累就累在“每年都會有新政策,新政策都要落地,落地就要落到基層,基層工作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千條線都要從基層這一根針穿過,負擔增加是常態。關鍵在于,基層治理的“結構”越來越難以支撐起“功能”發揮:職能有限,責任連帶;待遇微末,晉升渺茫。處于社會治理體系底層的“小科員”,要頂起關系千家萬戶生計的“大民生”,再加上一些基層干部逃離基層或被抽調,剩下的人容易被無休止的工作磨滅激情。“肩負”離不開“加油”,要用*有效的激勵吸引**的人才,讓扎根基層成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榮耀之舉,才能使吃苦受累的基層干部多些奔跑的念頭。
不容小覷的是,“制度包袱”也能把人壓垮。簽訂責任狀、考核驗收等方式在基層盛行,既與“屬地管理”的管理設置有關,也是“問責施壓”制度的濫用。此外,“痕跡主義”“材料論英雄”都指向時下流行的考核制度,考核“指揮棒”往哪指,基層就往哪里使勁,雖然指標量化有利于實施考核,但“留痕”“造材料”卻愈演愈烈。為基層減負必須著眼于制度創新,要把解決問題的“哨子”交給基層,將發號施令的“頂頭上司”變成基層的合作伙伴,齊頭并進一起發力。同時,要按照《通知》精神切實改進考核、督查方式,突出實績導向、問題意識,向群眾和實績要考核依據,將基層干部從“無謂”且“無味”的一團亂麻中解脫出來。
為基層減負,絕非讓基層不干活或者對基層放任自流,而是管得更加科學、有效、合理;同時還要杜絕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防止空喊應付。減負究竟怎么減,并沒有一個通行的模式,其中的尺度需要各地以負責的態度加以科學把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