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山西“老供銷”與“新電商”攜手賣農貨
山西“老供銷”與“新電商”攜手賣農貨
農業網   時間:2019/3/27 9:46: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56

  近年來,山西省地方政府、電商平臺都在努力探索著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徑——電商扶貧。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曾經“山貨”無銷路、賣不出好價錢、農民不能致富等諸多問題得到緩解。
  
  依托健全的農產品體系和網絡優勢,山西省供銷社蹚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使得本土優質農特產品得以遠銷,品牌工業品順利通過農村“*后一公里”,成為山西省電商助農脫貧的重要力量。
  
  “網上訂單蹭蹭地漲!上線*天,一個小時就突破70單,銷售額近3萬元。”山西富朔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李小平說,通過京東、拼多多等平臺,他們將一批批羊肉、沙棘汁、小雜糧餅干等特色農產品賣出了大山。
  
  線上接單,線下原產地當天發貨,山里的特色農產品經過挑選、裝箱后被搬上卡車。為推動優質農產品出山,朔州市供銷社線上線下齊發力,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在呂梁方山縣,中藥材、沙棘汁、野木耳、核桃等特色農產品美譽全國,可是多年來銷售渠道單一,農民增產不增收。呂梁市供銷社積極適應市場發展需求,以發展電商為切入點,發揮供銷社品牌優勢,構建農村銷售網絡。
  
  方山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自去年8月運營以來,為全縣電子商務發展提供集人才培訓、產品體系規劃、農產品上行、服務外包等一系列服務,使鄉鎮物流覆蓋率達到*。目前已有12戶電商企業入駐。
  
  在忻州市五臺縣臺城鎮,*早“吆喝”電商能致富的,不是政府和企業,而是當地農民。
  
  “我自己有30畝地,打算都種雜糧,把產品掛在平臺上,一畝地下來能賺2000元。”臺城鎮高家莊村老王頭兒言語里透著自信和歡喜。
  
  三年前情況可沒有這么樂觀。過去當地農戶種植的小米、土豆、紅薯等要想賣出去,全憑外省大車進村拉貨,買方一口價,農戶沒有談價的主動權。
  
  這一切,在當地電商平臺上線后出現了轉機。經過兩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1+N”模式,負責人李雙龍介紹,“1”就是充分發揮五臺縣“供銷e家”縣級運營中心功能,“N”代表多個電子商務村級服務站,統一管理、統一組織、統一包裝、統一品牌。銷路打開了,價錢也上去了,老百姓大膽搞起農業種植,如今家家戶戶都在算著增收賬。
  
  *近,臺城鎮政府與省供銷社達成協議,2019年臺城鎮西溝八村1000畝20萬斤優質小米得到幫扶包銷,其中貧困村占到了5個,以前雜糧*多賣2.5元一斤,現在能賣到4元,幫扶行動覆蓋了5個貧困村,602戶貧困戶,讓907名貧困人口脫貧。
  
  解決了農特產品賣得出去的問題,仍需面對農特產品賣出好價錢的問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一直是莊戶人多年來的夢想。農芯樂的上線運營,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農芯樂是省供銷社旗下農產品電商平臺,自成立以來就致力于為山西農特產品尋找多元化銷售渠道,提升附加值。
  
  “每到一個節氣,激活一款商品,推介一個縣域……”
  
  農芯樂推出的“走出山西網上行”活動,以“二十四節氣”為載體,與山西悠久文化歷史相結合,擇優選取節氣所代表的農產品借勢營銷,給每個節氣配上一個動人的故事,邀請養生專家推介節氣膳食,倡導應時令、按季節進補的飲食文化,助推鮮活農產品銷售。
  
  有了美麗的傳說和進補方式,農產品“飛”出了山溝溝。去年夏天,陽高大接杏銷售6萬多斤,銷售額32萬元;立秋和處暑,貧困縣的冬棗、黑糯玉米雜糧在網上熱賣,線上銷售冬棗和黑糯玉米共計15萬元,第三方平臺線上成交額近60萬元……一年22場鮮活農產品“走出山西網上行”活動,帶動120個專業合作社、3000戶社員、近萬名農戶、200多家企業參展,銷售各類農產品2.5億元,比上年增長25%,山西鮮活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迅速提升。
  
  “農村不缺好東西,關鍵要有渠道,打造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我們一方面以電商進貧困村為突破口,建立健全覆蓋全縣的電商網絡,搞定農產品進城的‘*初一公里’。另一方面,借力供銷電商‘國家隊’優勢,與全國知名家電品牌強強聯手,打通一條適合農民實際需求的工業品下行快速通道,搞定工業品下鄉的‘*后一公里’。”山西供銷農芯樂董事長楊培龍道出了農芯樂電商扶貧的“秘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