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來到中江縣永太鎮多寶村金穗源糧食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一千多畝麥田平整而寬闊,筆直的水泥路直通合作社,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業生產小道在腳下延伸,幾位村民正在麥田里除草。
“2011年,我承包了600畝土地開始種水稻。憑著對農業的熱愛,一步步走過來,從多寶村發展到永太鎮、黃鹿鎮、青石鄉等多個鄉鎮,有很多人加入了我的 ‘種糧大軍’,我們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也是見證人。”劉玉蘭告訴筆者。
心憂土地閑置8年前投資種糧
劉玉蘭過去一直從事農機銷售和維修。2011年,看到當地農村大量土地被閑置,她非常痛心,開始探索土地流轉經營。“我們口攢肚挪地存了90萬元,*年就一股腦兒投進去了。”憑著踏實肯干的勁頭,加之對農機具十分熟悉,劉玉蘭和30多位村民一起下田勞作。“清理撂荒地,踩著稀泥巴平整土地,天黑了就點著燈干。”說著創業初期的艱辛,劉玉蘭抬起了雙手,這手就像不平的土地,滿是老繭。
8年來的辛苦自然是道不盡說不完,合作社能做到今天的規模,來自于劉玉蘭對農業的熱愛,來自于政策“紅包”發不停。
劉玉蘭告訴筆者,從2012年開始,中江縣開始推進小農水項目,自己流轉的土地也直接受益。“以前水利基礎設施不到位,不是旱就是澇,插秧時*惱火,靠人工忙不過來,機器又總是陷到土里。”劉玉蘭說,縣里專門派出技術人員現場指揮項目推進,她所在的多寶村還成立了質量監督小組、群眾理事和議事協調小組。
通過民辦公助、以獎代補,項目所在地行政村作為建設業主,組織村民參與小農水項目建設和管理,項目資金還可以作為獎勵資金,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水渠和提灌站建好以后,我慢慢把600畝土地擴大到1000畝左右,附近村里的種糧大戶也成為了我的合作伙伴,加上政府對農業的各種補貼,到2014年我的合作社實現了扭虧為盈。”劉玉蘭說。
制定種植標準帶動村民齊增收
“我這些土地都是從村民手里流轉過來的。現在的政策是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長三十年,承包時間越長,我就越有信心擴大規模。”劉玉蘭說,現在合作社覆蓋了150多戶農戶,農民在這里務工,每月能領到3000多元工資。
種植規模上來了,但用工難的問題卻一直困擾著劉玉蘭。中江是勞務輸出大縣,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農忙時節不好請人。為此,劉玉蘭從2016年起聯系了臨近的石羊村、高壩村、富平村,以村集體為單位,為當地提供種子、化肥、農藥以及技術指導,把各個村撂荒的土地充分利用了起來。“村里的農民就近務工,按照我們的標準種地,發展綠色農業,*后我們再以市價統一收購。”現在,劉玉蘭“管轄”范圍內的土地一共有3000余畝。“這樣一來,糧食的產量、質量提高了,村民們的收入也有了保證。”劉玉蘭高興地告訴筆者。
劉玉蘭的故事,是中江縣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江縣通過龍頭帶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進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在穩定糧油產能的同時,帶動了更多農戶發展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