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點,慢點,別弄壞菌種!套袋機放這里!對對對,就這樣輕點放……”3月21日,廣元市昭化區晉賢鄉迎來了千里迢迢從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運來的食用菌菌種,當地干部群眾正忙著將菌種與產業設備搬下車。
扶貧菌種落地栽植
分別載著“菌師”“菌器”“菌種”的小康專車,于18日從龍泉市大沙工業園區出發,經過三天長途跋涉,滿載著3300包靈芝原種、500包香菇原種,以及全自動套袋設備的2輛大貨車,于21日當天上午順利抵達位于晉賢鄉熨斗村的交接點。
拿到食用菌種后,鄉親們便迫不及待地把來自浙江龍泉的種植技術能手們,“拉”到剛平整出來的食用菌基地里,開始挖坑栽培,并請他們現場做起了技術指導。
“坑不能挖太深,也不能太淺,太淺菌種埋不掉,太深的話菌種埋下去又長不出來,密度距離相差10厘米左右就行了……”龍泉市扶貧菌師肖水根一邊說著,一邊親自示范如何挖坑做畦。
“這些菌種將在熨斗村、新華村等4個村栽種,形成千畝食用菌產業園。為了讓食用菌產業更好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我們還制定了一整套產業扶貧的利益聯結機制。”昭化區晉賢鄉黨委副書記任良強介紹,有勞動力的部分建卡貧困戶,可以選擇自己種植,產生的效益自己享受。自己不能種植的貧困戶,便通過技術明白人幫忙代種,每戶享有每袋2毛錢的分紅,還可獲取總銷售收入的10%的利潤,不僅保賺不賠,還能從里面學到很多技術。
據悉,今年夏天,晉賢鄉老百姓種植的首批香菇和靈芝就將進入市場銷售,預計未來三年將帶動當地農戶栽培香菇300萬棒以上,栽培靈芝1000余畝,實現產值1.38億元以上。
群眾致富有奔頭
“我種了大概有4000多袋香菇,加上土地租金、利潤分紅、務工收入,1年掙1.5萬元錢沒問題,感謝浙江親人送來的食用菌。”有了穩定的產業發展門路,晉賢鄉熨斗村村民王勝會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自2018年龍泉與昭化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來,兩地多次開展“送技術、送設備、送人才”服務,昭化區大力招引龍泉食用菌生產銷售企業,引進龍泉當前*先進的食用菌生產設備。與此同時,龍泉市也選派食用菌行業專家赴昭化掛職,推進昭化食用菌產業發展,積極探索食用菌產業扶貧模式。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龍泉·昭化食用菌(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正式運行,并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入股分紅、訂單種植等多種方式,帶動142戶、391名貧困人員增收脫貧。
“產業扶貧是幫助老百姓切實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浙江省龍泉市副市長、昭化區副區長(掛職)廖旭青認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是重點。龍泉是食用菌發源地,也有種植菌種方面的技術優勢,該市將把好的技術、好的技師送到昭化,通過“授人以漁”把扶貧事業做得更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