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這個棉花秸稈飼料加工技術,養殖小區就能飼養上千只羊,既節約了成本,又避免了資源浪費,太好了!”近日,新疆英吉沙縣色提力鄉帕其英也爾村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圖魯洪·玉素普一邊開心地分享著飼草加工技術帶來的便捷,一邊忙碌地加工著飼草。
每年冬季,飼料短缺、養殖成本高都是帕其英也爾村養殖戶頭疼的問題。為幫助養殖戶解決這一難題,自治區黨委辦公廳駐村工作隊在棉花秸稈上做起了文章。
工作隊隊員劉二華介紹,英吉沙縣盛產棉花,棉花秸稈資源豐富,但除了部分用于燃燒外,大部分都浪費了。“利用棉花秸稈加工飼料的技術已成熟,用好當地豐富的秸稈資源,既保障了牲畜的飼草,又降低成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去年12月上旬,工作隊通過與新疆中收農牧機械有限公司聯系,幫助協調了一臺自走式青貯秸稈收割機,開始制作秸稈飼料,*可收割棉花秸稈50畝左右。
為讓當地村民掌握秸稈飼料的加工技術,工作隊還攜手新疆農業科學院的專家,把培訓課堂搬進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開起了“微課堂”、“實訓地”,針對揉碎除塵、加青貯料、冷卻包裝等技術,用示范、講學、互動等方式,手把手地教、點對點地講,確保當地村民通過學習培訓能夠記得住、用得了。
“以畜牧養殖合作社為載體,通過與周邊鄉村合作,回收棉花秸稈,用秸稈收割機收割和揉碎。”劉二華說,秸稈碎片會運回畜牧養殖小區分層加工窖藏,制成飼料。
截至目前,該畜牧養殖合作社已加工棉花秸稈近350噸,固定加工飼草員工20余人。“在解決了我們飼料短缺的同時,還幫助我們打通了一條增收的路子,亞克西!”正在加工飼料的迪力木拉提·吐爾洪樂呵呵地說。
帕其英也爾村已建成現代化養殖小區1座,并配備15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式羊舍2棟,330平方米的飼草料加工區,280平方米的青貯窖,圈養牲畜近1000頭(只),可帶動貧困群眾依靠畜牧養殖實現穩定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