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淄博市博山區池山鎮魯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蜜蜂養殖基地看到,蓊郁蒼翠的樹林中,蜜蜂養殖箱錯落有致地呈一字排開,每個箱子上都編上了序號。
“現在基地里有中華蜜蜂100余箱、意大利蜜蜂500余箱,能給自然界1300多種植物授粉。”基地負責人王善緯說。
辭去工作,重返大山養蜂
今年37歲的王善緯,出生在博山區池上鎮上小峰村,大學畢業后從事汽車銷售工作,在銷售行業奮斗了14年,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誰也沒想到,他竟然決定辭職回鄉養蜜蜂。
王善緯說,他之所以選擇養蜜蜂,是源自從小的耳濡目染。王善緯的父親一直在魯山養蜜蜂,已經30多年了,并且手下有一批技術熟練的徒弟。“我覺得蜜蜂養殖這個行業太傳統了,我希望能用新思路去改變它。”王善緯所說的新思路,就是他的蜜蜂科普觀光養殖項目。2015年1月1日,王善緯回到老家,開始著手籌建蜜蜂養殖基地。
建起科普館,嫁接旅游業
“你知道蜜蜂有幾只眼嗎?”王善緯說,說到蜜蜂對大自然的貢獻以及蜜蜂有幾只眼幾條腿之類的知識,會有很多人回答不上來,大家對如何鑒別優質的蜂產品也不是很了解,于是他就萌生了建立蜜蜂科普館的想法。
王善緯把蜜蜂科普館建在了魯山上,內容非常豐富,在科普館里可以看到各種蜜蜂標本、蜂巢、蜂產品,還有圖文并茂的展板,再加上他專業的講解,就構成了一個有趣的蜜蜂科普課堂,尤其適合親子家庭或是結伴出游的中小學生們。“每年4月初至10月初,科普館免費向群眾開放。”王善緯說。
“建科普館時,周邊的其他蜂農都嘲笑我不務正業。”王善緯笑了笑說,其實,科普館就是他為傳統蜜蜂養殖注入的新思路。借助魯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自然風光,王善緯決定借鑒以往做銷售的經驗,采用商業化模式經營基地,把蜜蜂科普宣傳、旅游觀光和線下線上銷售結合起來,實現立體化發展。
改良蜂箱,實現蜜蜂同場混養
王善緯介紹,養蜜蜂是分季節的,需要根據不同品種花的開放季節調整養殖方案。
現在,王善緯養殖蜜蜂的大多數是意大利蜜蜂,是推廣范圍較大的優良品種,抗病能力強,蜂蜜產量高,經濟效益好。而傳統的中華蜜蜂,因為難養殖、收益低等原因,養殖量大大減少。過去,這兩種蜜蜂不能混養,為了保護物種,有些地方劃出了中華蜜蜂自然保護區。而王善緯的一大創新,解決了中華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同場混養問題。因為兩種蜜蜂個頭有差別,王善緯就通過改良蜂箱、改變交尾環境等方法,避免了意大利蜜蜂對中華蜜蜂的入侵,實現了混養。“混養保護了當地物種,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生態環境。”王善緯介紹說。
依靠良好的產品質量,王善緯線上線下同時銷售,一年銷售額近400萬元。在做大做強的同時,王善緯還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20多戶蜂農抱團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