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后,走進陜西省漢中市,只見盛開的油菜花與返青拔節的冬麥苗相互掩映,構成漢中盆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漢中“青山綠水花金黃”的景象,看似自然造物應季而來的風光,實則是漢中市各級政府精心謀劃、深耕細作,以“花海經濟”助力鄉村旅游,帶動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成果。
謀篇布局興產業
“我們家種了2畝油菜,前段時間才采摘了500多公斤油菜薹,收入1300多元?,F在過了油菜薹采摘期,進入油菜觀花期,我就在觀花點擺攤賣些小零食,既方便了游客,也增加了家庭收入,效益好的話整個油菜花節期間能收入萬元!”正在漢中市漢臺區老君鎮皇塘精品觀花點路邊賣餐飲的貧困戶羅女士說。旁邊同她一起賣飲料、菠蘿、燒烤等食物的群眾還有很多。
漢中市立足區域特色和優勢謀篇布局,發揮“以花為媒促招商,以節會顧謀發展”集聚效應,從打造產業體系、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環境等方面發力,多管齊下實現鄉村旅游、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當地政府鼓勵農民適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一定區域內因地制宜以種植油菜為主、兼有橘花、梨花、櫻花等觀光旅游產業。目前,漢中市除了油菜花之外,已經形成了規模以上的西鄉櫻花、城固橘花、洋縣梨花、留壩格?;ㄌ厣?ldquo;漢風花海”經濟,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支柱產業。
產業鏈上助脫貧
“這幾年花源豐盛,給我們養蜂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去年我為17戶貧困戶代養了3600箱蜂,分紅*的貧困戶能有3000多元,如果年景好(天氣晴朗)收益可翻倍!”洋縣長溪鎮廠勝蜂業合作社負責人葉志剛說。
“花海經濟”不是單一的農業種植模式,它不僅帶動了全旅游業的發展,而且實現了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三產融合。截至目前,全市僅養蜂業專業合作社就達230多個。“留壩棒棒蜜”已成為地理標志認證產品,也成為當地群眾致富脫貧的重要支柱產業。漢中為了把更多的貧困群眾鑲嵌到“花海經濟”的全產業鏈之中,把油菜制種產業作為特色扶貧產業和扮靚油菜花海的重要產業而大力發展。通過積極引進新品種、制種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等措施,推動漢中油菜制種基地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首批認定的49家國家油菜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并爭取到投資5000萬元的基地建設項目。目前,已在南鄭、勉縣、西鄉、寧強、鎮巴、留壩等貧困縣區建成油菜制種基地5萬畝,占全國油菜種子生產份額30%以上,帶動1.2萬余貧困農戶從事制種生產,畝均預計增收700元以上。
油菜制種業推動了油菜種植業的發展,現在漢中油菜業的種植面積截至2018年底已達到110萬畝,油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已達366個。特別是油菜機械化的生產,不僅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而且給貧困群體農民帶來了到合作社務工的機會。在漢中,年加工菜籽油在百萬噸的大中型企業有11家,小型作坊加工菜油企業上千家,以天漢牌、朱鹮牌、定軍山牌等命名的招牌菜籽油已營銷到全國各地。
花海帶動大旅游
在留壩縣火燒店鎮,阿凌客??偣灿?5間客房,平均年接待3000多人次,雖然客房價格已達380元/間,但仍經常是供不應求。阿凌客棧只是火燒店鎮借力“花海經濟”發展全域旅游的一個縮影。隨著該市花海經濟的逐漸壯大,西鄉櫻花、洋縣梨花、城固橘花、留壩格?;ㄒ约案采w全市的油菜花海,極大地帶動了全市大旅游業的發展。隨著花海經濟促進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全市累計發展農家樂1100余家,吸納貧困對象就業5萬余人,帶動11.6萬貧困人口受益。
漢中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是造紙術發明人蔡倫的封地,張騫墓、漢中“三堰”、石門棧道、武侯祠等名勝古跡馳名中外。如今,春天觀賞漢中油菜花海、櫻花、梨花、橘花等成為新時尚、新風景。漢臺區毛堰村村民王寶元回憶,自從09年辦油菜花節以后,村里的路更寬了,景更美了,人氣更旺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漢臺區老君鎮人大主席何光昭說:“鄉村旅游借勢‘花海經濟’聚焦了人氣,人來了怎么留得住、玩得高興、來了還想來,拉動經濟的同時推動漢中文化走出去,對我們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近年來,油菜花節引來無數游客每年清明節前后來漢中“打卡”賞花。高鐵漢中站、民航漢中機場旅客年吞吐量屢創新高,隨著西城高鐵公交的開放,來漢中看(油菜)花海成了周邊省區群眾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業帶動百業興,旅游拉動了吃、住、行、購,消費扶貧的蛋糕在漢中大地日益做大,而這必將加快漢中人民脫貧奔小康的步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