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歲的靳永生是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山鄉邵代村人,1990年高中畢業后,對土地深有感情的靳永生選擇了在家鄉務農。多年在土地上摸爬滾打,靳永生的種植規模卻一直不大。“限制自己發展的,其實就是眼界。整天趴在地里,眼睛看到的就是那點兒莊稼,腦子里沒有市場,也沒有經營。”有文化的靳永生對以前的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2014年,因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靳永生的眼前豁然開朗。由于了解家鄉馬鈴薯優良的品質,他開始搞起了馬鈴薯規模種植。“以前心里雖然總想著馬鈴薯,但參加了培育以后,才知道馬鈴薯不僅僅是馬鈴薯,它還是致富的金豆豆”。靳永生深有感觸。
2014年,靳永生流轉260畝土地,開始去追逐自己的致富夢想。當時盡管很辛苦,但收獲的喜悅增強了靳永生的信心和勇氣。在大家的眼里,每畝能掙幾千元錢已經很好了,但靳永生不滿足,勤奮好學的他四處找有經驗的種植戶請教并學以致用,他還訂閱了一些科學種田的書籍,認真鉆研,遇到難題,就去農廣校向老師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靳永生種植馬鈴薯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也積累了十分寶貴的馬鈴薯種植、存放、銷售的豐富經驗。鄉親們看到他的收益后,也紛紛開始種植馬鈴薯、蔬菜等經濟作物,靳永生就將自己掌握的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需要的群眾。他告訴鄉親們,致富必須要依靠科技,必須要走規模化種植的路子。靳永生很看重自己的新型職業農民身份,他說,新型職業農民跟城里上班的人一樣,也成了一種職業,不但自己富裕,更是大伙兒增收致富的帶頭人。 通過馬鈴薯規模化種植,靳永生帶動了全村10戶農民流轉土地1300多畝,平均每人收入達10萬元左右,讓土豆豆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豆豆。“正是這幾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讓我們開了眼界、變了觀念、練了膽子,我們學習的機會也多了。培訓結束后,縣農廣校還有跟蹤服務專家團隊,農業科技人員面對面、手把手地對我們進行技術指導。我們有這么多的優勢,要更加努力,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讓未來農村變得更好,經濟發展更快。”靳永生表示。“領頭人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做給大家看,帶著大家干。如果我們培育的每一個新型職業農民都可以帶動10個普通農民的話,那在鄉村振興中形成的力量將是不可估量的。”省農廣校校長馬國福說。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讓越來越多的靳永生們成長起來了,這支強大的隊伍,在振興鄉村的道路上,不僅能推動產業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還能傳播新理念、新的發展思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