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根植沃土 振興鄉村——玉溪市大學生回鄉創業紀實
根植沃土 振興鄉村——玉溪市大學生回鄉創業紀實
農業網   時間:2019/3/29 8:48:00  來源:云南日報  閱讀數:359

  近年來,隨著玉溪市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及政府利農政策的不斷推出,不少大學生回到農村,當起新型農民,以新擔當新作為展現鄉村振興新氣象。
  
  特色農產品是*項目
  
  萬事開頭難。選擇什么項目,成為新時代大學生回鄉創業面臨的*道考題。畢業于昆明學院自動控制與機械工程學院的劉韜就面臨著這樣的選擇。
  
  大學畢業之后,劉韜在昆明打工兩年多,想創業卻找不到合適的項目。2018年初,他偶然了解到魔芋產品的市場非常好,而且價格一路上漲,這讓他看到了希望。“種植魔芋的條件要求比較高,我國只有部分特定地區能夠種植。”通過調查,劉韜了解到,他的老家通海縣楊廣鎮羅鳳村就非常適合種植魔芋。打定主意后,劉韜辭職返回家鄉開始種植魔芋。他種植10多畝魔芋,還聘請了10多個當地農民做幫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今年,劉韜還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建立種植基地和加工廠,還打算開發魔芋新產品。
  
  畢業于云南工商學院軟件專業的周靖明,家鄉在澄江縣澄波社區,那里有大片的藕田,種植的土著藕學名千瓣蓮,是滇中地區傳統的蓮藕品種,以營養豐富、口感甜脆著稱。大學畢業后,周靖明回家種植土著藕,農忙時還請了不少村民幫忙清田挖藕,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好很多。嘗到甜頭的周靖明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順利地拿到了新的租田合同。
  
  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們將個人的成長與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在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展示著新時代大學生的風采。
  
  金融貸款創業貸款扶持計劃成催化劑
  
  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常苦于沒有錢作為啟動資金,有的是項目啟動后后續資金缺乏,為了緩解資金導致的創業難題,玉溪市推出了金融貸款扶持計劃。
  
  2015年回鄉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韓代江在玉溪市北城木瓜營種植草莓,銷售一路看好。為了將產業做大,2017年10月,他向云南紅塔農村商業銀行申請并獲得“貸免扶補”貸款10萬元,利用這筆貸款,韓代江將草莓種植擴大至8畝,采摘季帶動13人就業,實現年銷售收入50萬元。
  
  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的袁川妹則另辟蹊徑。2015年,袁川妹回到家鄉玉溪市紅塔區大營街鎮常里村委會下西山種植食用玫瑰。2017年,她在云南紅塔農村商業銀行獲得“貸免扶補”貸款10萬元,將食用玫瑰種植規模擴大至15畝,帶動當地農民5人就業。
  
  回鄉創業的普洱學院師范專業的林磊,先后經歷了承包茶山和涉足餐飲業兩次失敗。不服輸的林磊總結經驗,跨入了他*熟悉的養殖業,這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產業。在政府支持大學生創業貸款和畜牧局支持養殖貸款共計30萬元的扶持下,他在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石泉社區玉林小組創建了從繁衍、防疫到出售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鏈,從*初飼養30頭牛發展到近百頭牛和100多只羊,成為名副其實的“養牛娃”。林磊說,下一步還準備組織村民聯合養牛,共同致富。
  
  目前,玉溪市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主要有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大學生創業補貼、免費創業培訓等,貸款額度*為3年15萬元,由政府貼息2年,創業補貼為2萬元。
  
  據玉溪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貸免扶補”扶持大學生170人,發放貸款金額1695萬元;擔保貸款扶持創業331人,發放貸款金額3310萬元;大學生創業園入園大學生40戶;發放大學生創業補貼35戶。
  
  農產品電商平臺助推創業
  
  過去的農產品一般通過傳統方式走向市場,不僅速度慢、損耗大,而且成本高。在物流網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銷售平臺由于反應快、成本低等天然優勢,催生了訂單農業等新興產銷方式。許多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把目光投向農產品電商平臺。
  
  從云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李昀然在讀書期間就開始了關于回鄉創業的思考,并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方案。2018年6月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成立了元江縣昊源熱帶水果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充分利用水果的原產地優勢,與綠皮冰糖橙基地簽下了“精品云南·一縣一品”的授權,并以元江縣電子商務協會的名義,將自然成熟期*早的綠皮冰糖橙推向了第20屆廈門投洽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隨后的昆明綠色食品洽談會上得到了農業專家高度評價,產品銷售也是一路上升。
  
  目前,該公司已經與12人簽訂了長期勞動合同,年用短工1200人次左右。如今,李昀然正準備擴大公司規模,拓展多元化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化電商平臺水平,將本地優質水果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張鑫、普楊坤和石翔都是大學生村官,為了幫助當地村民盡快脫貧致富,3人聯手創建了通海石果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他們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理念,結合線上、線下兩種工作方式,從當地農民手中收購農產品,進行深加工銷售。同時,將農產品的市場信息通過互聯網及時反饋給農戶,以便農民朋友及時應對市場變化,規避風險,促進增收。公司運行至今,已經與7家企業及個人簽訂了合作協議,主要銷售農產品、野生中藥材以及手工藝品等。
  
  在楊廣鎮黨委、鎮政府的引導下,公司主導成立了青年眾創空間,引導貧困戶、下崗職工就業和創業,目前,已經吸納貧困戶40戶、下崗職工30人、殘疾職工5人,各企業工作人員以及合作社成員達1000多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記者手記
  
  請叫我們大學生職業農民
  
  “農民是我們的職業,請叫我們大學生職業農民。”在玉溪,大學生回鄉創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新時代知識分子回到農村,不但為農村帶來了新興產業,為農民帶來了新的知識,為貧困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國家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新鮮經驗。大學生在創業的同時,找到了創造性的發展空間,體現了自我價值。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現新作為。他們有著聰明的頭腦,不怕吃苦,對自己的家鄉懷有深厚的情誼。他們心中有鄉親,有著帶動鄉親致富的初心。
  
  “知識就是力量”,振興鄉村,建設美麗新農村,需要知識,需要科學,更需要無數懂科學、有膽識、有能力的知識青年。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回鄉創業,振興鄉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