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氣溫漸升,正是龍蝦蝦苗投放時。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泥河鎮放馬灘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農戶們正忙著投放蝦苗。阡陌之間,一派繁忙景象。這其中,要說*忙的人,可能就是廬江縣放馬灘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保林了。
“養殖龍蝦效益很可觀,去年示范區每畝純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今年我們這里又新增了3000畝,總面積達到了2萬畝。”吳保林說,“蝦苗投放是個技術活,一些人剛加入,要帶一帶,所以*近比較忙。”
今年48歲的吳保林曾是當地的一名鄉村醫生。由于家住圩上,他自小對養殖并不陌生,閑暇之余也喜歡看《專業戶》《水產養殖》等刊物。2009年的時候,看到家門后有不少拋荒田,吳保林動起了承包搞養殖的念頭。說干就干,當年他就承包了62畝荒田,養殖起龍蝦和螃蟹。
剛開始養殖的兩三年,因為經驗不足,吳寶林損失了90多萬元。“光種草的學問就深著呢,一開始,我只知道種輪葉黑藻,*后草量供應不上,龍蝦停止生長;光種伊樂藻也不行,氣溫30攝氏度時草就腐爛,又影響龍蝦品質。”
不服輸的吳保林趕赴合肥、南京等地向專家請教。餌料的投放量、下苗的密度、水質要求、水草的量,等等,吳保林不斷追問,牢記在心。
2011年,吳保林的養殖基地被確定為市級水產養殖示范場,他經過不斷探索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規范化龍蝦養殖體系。緊接著,他依托自己的技術牽頭組建了廬江縣放馬灘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與30多個社員一起,將養殖水面增至2000多畝,做大龍蝦產業。
放馬灘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對社員實行“六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物資供應、統一品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養殖規程、統一銷售,保障了龍蝦的品質。如今,放馬灘龍蝦遠銷上海、江蘇、浙江、北京等地,社員收入穩步增長。
“目前,我們的蝦苗、蝦草全部實現本地繁育。我們還建立了培訓中心,縣里及外地有意養殖的農戶都可以過來接受技術培訓,現在每年都有1000多人前來參觀學習。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去授課,只要有利于農戶增收,我的技術可以毫無保留。”吳保林說,今后合作社將繼續致力于專業化標準化生產,不斷強化服務功能、農業科技培訓、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農民節本增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