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主題展在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行,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五官屯貢米栽培系統成為長春市*入選的農業文化遺產。展覽中,獨具魅力的五官屯貢米栽培系統受到廣泛關注。
據了解,五官屯貢米栽培系統是以高寒地區種植貢米為特色的稻作文化系統。該栽培系統現由九臺區其塔木鎮劉家滿族村羅關家族傳承。五官屯已有300多年的水稻栽培歷史,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設立五官屯,專為皇家提供貢米。五官屯的粳稻是自古傳承下來特有的稻米品系,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湯如乳、溢濃香”。
“五官屯貢米栽培系統被列為國家第四批農業遺產名錄后,我們對此高度重視,出臺相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保護工作。”九臺區其塔木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塔木鎮貫徹“活態性保護、適應性管理、可持續利用”的方針,促進五官屯皇糧貢米產業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五官屯皇糧貢米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區內,鼓勵以傳統耕作方式保持土壤肥力,禁止改變地形地貌、破壞景觀風貌的活動,并加強對傳統技藝、節慶、歌舞、民俗等與五官屯皇糧貢米農耕活動密切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工作。同時,不斷創新稻米栽培方式方法,并加強宣傳推廣。
作為新時代的新型農民,羅關家族第十四世傳人關長寶經過長期實踐,在繼承古法的基礎上,探索出了結合土法制料、炒制、發酵等復雜工藝的“五官屯育秧苗秘法”,極大地提升了五官屯貢米的品質。目前該技術已在五官屯大面積推廣,五官屯貢米也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確定為地理標志性保護產品,暢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深受廣大消費者好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