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產茶大省,西湖龍井、安吉白茶等一系列綠茶名揚中外。可有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長興,有一種歷史古老且曾是宮廷貢茶的茶葉——紫筍茶。
紫筍茶茶性溫和、茶味甘醇;茶香雋永、茶質本真;湯色清澈、明凈澄亮;芽葉成朵、狀若蘭花。1200多年前,茶圣陸羽隱居在長興水口鄉顧渚村,寫出了世界上*部茶葉著作《茶經》。相傳陸羽在品嘗了紫筍茶后,便將其薦為貢茶。自此直至清順治年間,紫筍茶皆貴為貢茶。
紫筍茶制茶工藝精湛,茶芽細嫩,色澤帶紫,其形如筍,故此得名。近代以來,紫筍茶因,種植面積縮減、產量不高等原因,湮沒在周邊一眾新興茶葉品牌之中,故今不少人不識紫筍茶為何。
令人欣慰的是,紫筍茶于1979年4月恢復試制成功。自此,紫筍茶在長興當地涅槃重生,特別是2000年以來,長興縣每年安排數百萬元至上千萬元財政補貼資金,主要用于茶產業發展、老茶園改造、標準化茶廠建設、品牌創建、名茶評比,茶產業已成為長興現代農業的重點產業之一。
記者從長興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為拓展紫筍茶品牌發展之路,當地所有茶廠均完成了優化改造,政府層面還積極組織茶企赴外地參加各類展會,通過推行“母子”商標管理模式,在全國打響了長興紫筍茶品牌。在2015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長興紫筍茶品牌價值為10.76億元。
春分雨腳落聲微。今年的紫筍茶上市了嗎?前幾日,記者趕到長興紫筍茶的主產區——水口鄉一探究竟。難得的晴好天氣,茶農金立春家的茶山上已是一派熱鬧景象。幾位采茶工分散在茶山上,只見她們頭戴斗笠,手挎小竹簍,雙手不停忙碌著。“3月17日已經開始小規模采摘了。這幾天量陸續多起來了。”金立春笑著告訴記者,“和去年相比,今年因為沒有霜凍天氣,雨水和氣溫都適合茶葉生長,今年的茶葉品質要好于往年。”目前,他請了10名采茶工,按照一名采茶工每天采1公斤鮮葉算,每天能采10公斤鮮葉。而8公斤鮮葉才能炒制1公斤紫筍茶。
據水口鄉徽州莊村村主任金裕營介紹,作為村里的重點幫扶對象,金立春產茶用的種苗、農機和化肥等農資都由村里統一提供,生產的茶葉除自銷一部分外,經村里協調,統一由長興縣大唐貢茶有限公司收購,再以水口牌紫筍茶的品牌對外銷售。“今年預計茶葉產量能達到100多公斤。好的明前茶能賣出每公斤500多元的價格。”金立春告訴記者。
在長興縣大唐貢茶有限公司的制茶車間里,記者看到好幾臺機器正隆隆作響緊張工作著。企業技術負責人王圣海介紹,這幾天所有的制茶機器都不間斷工作。自3月15日前后茶葉開采以來,已炒制紫筍茶500多公斤。“這臺是理條機,那臺是殺青機。相較于手工炒茶,機械炒的茶標準化程度更高,也更易管控品質。”王圣海說,根據現在的產量估算,今年茶廠的總產量估計能突破1.5萬公斤。“這幾年,長興紫筍茶重新為世人所認知。在許多人看來,陸羽喝過的茶肯定有其特異之處。”王圣海說,水口牌紫筍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受歡迎。茶廠目前有直屬的核心茶園600畝,合作農戶的茶園5000多畝。隨著紫筍茶市場需求日趨旺盛,茶廠準備繼續擴大生產規模。
在陸羽所著《茶經》的浙西產區茶葉分級中,紫筍茶位列*。那紫筍茶和龍井茶到底有什么區別呢?記者帶著這一疑問專門請教了長興縣經作站的茶葉技術員鐘心堯。他告訴記者,兩者加工工藝不同,龍井茶加工后葉片成扁形,而紫筍茶成蘭花形。就口感而言,龍井茶茶味濃厚,紫筍茶有股蘭花清香。喜歡甘醇口感的愛茶人士不妨嘗試一下紫筍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