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今年的防控工作,*限度降低危害損失,實現防病防蟲保豐收目標,省農業農村廳日前制定了《2019年防病防蟲保豐收行動方案》,要求關中、陜南、陜北以本區域特色農作物為主防對象,加大統防統治與綠色融合工作,適時開展應急防控,努力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與防病防蟲的有機統一,使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
據專家會商分析,預計今年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發生與上年持平,累計發生8000萬畝次。其中小麥赤霉病發生面積450萬畝,條銹病發生面積400萬畝,馬鈴薯晚疫病發生面積200萬畝,玉米二代黏蟲發生400萬畝,玉米螟發生1040萬畝。
根據《方案》,我省將在加強病蟲監測預警的同時,扶持發展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范、信譽良好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全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模式,擴大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實施面積。推廣用量小、防效好的新型高效低風險農藥品種,替代用量大、抗性強、防效差的老舊農藥品種,推廣高效節約型植保機械。
《方案》要求,春季以小麥“兩病一蟲”為防控重點,抓好赤霉病抽穗揚花期藥劑預防、條銹病發病中心“打點保面”、穗期蚜蟲達標防治等措施。夏秋季以玉米“兩蟲一病”為重點,突出抓好放蜂治螟與大喇叭口期用藥防治結合,對黏蟲和大小斑病重發區集中統一防治,降低危害損失。陜北馬鈴薯主產區以預防晚疫病為重點,嚴把種薯、田管、預防和控制“四個關口”,嚴防大面積流行成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