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正值春耕。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的村民們比著春光跑,田間地頭,遷祖墳,平地埂,種蔬菜……這個春天忙歡了,從2月10日到3月15日,一個月零幾天,兩個村900多戶村民一鼓作氣遷移了212座墳頭,平掉了9000多米地埂,整理出了一壩1475畝的連片土地。
今年,天龍鎮高田、合旺兩個村引進了貴陽農投集團,實行股份合作經營,準備發展萬畝蔬菜種植基地。
天龍鎮土地平曠,但因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分散,家家壘地埂,形成了無數的“三尖八角地”。加上以往農村寬地土葬的風俗,地里立下了眾多墳頭,“下地如上墳”。這么些年,單家獨戶的土地經營既小又散,生產缺技術,銷售無渠道,收入沒保障。
在農村,擅動祖墳是大忌。村民們為啥主動干?
“因為搞蔬菜產業,大家收入都能提高了!”高田村村民王井忠說,大家都想明白了,后輩人把日子過好,就是對祖上*的孝順。
實行股份合作經營后,土地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統*轉,以“三變”方式入股到公司的蔬菜基地,由公司統一組織生產和銷售。
土地流轉每畝800元,基地務工每天100元,公司年終利潤的5%按股分紅……王井忠算了一筆賬:家里10畝地入股,一家5口在基地務工,加上分紅,一年收入10萬元,“有把握。”
祖墳遷往荒山荒坡,不再占用良田好土;挖掉地埂,破除了規模種植的“梗阻”。通過整理,不僅兩個村的耕地面積“多”出了26.55畝,而且機耕道、噴淋管道和大型溝渠得以修建,基地里交通便利,設施*。
種菜那天,大型拖拉機轟隆隆地開進地里,犁地、起壟、播種、覆膜輪番作業,噴滴灌解決水肥一體化。
高田村黨支部書記朱高學告訴記者,預計蔬菜基地今年將為村里帶來2000多萬元收入,入股村民戶均增收2萬多元,309戶1075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
興奮的村民們還自編了一段順口溜:田成方、土成塊,溝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噴滴灌、機械化,標準化、新農業,一業主、多業旺,村民企、心連心,百姓富、生態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