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麗江傾情助力永勝脫貧攻堅(圖)
麗江傾情助力永勝脫貧攻堅(圖)
農業網   時間:2019/4/4 9:27:00  來源:麗江日報  閱讀數:368

脫貧攻堅

  有一種真心,叫休戚與共;有一種付出,叫真情實意;有一種幫扶,叫十六載如一日……這就是財政部對云南省麗江市永勝人民的真情幫扶。

  在永勝這片熱土上,巍巍群山亙古不語,始終銘記財政部的真情;悠悠金沙江一路歡歌,敘說著財政部與永勝人民的深情厚誼。

  幫扶17年,選派17名干部。引進161個項目,捐資助學3630人,培訓農民2.5萬余人次。2017年以來,投入幫扶資金3.09億元,引入幫扶資金1.14億元……

  財政部:傾情傾力為了永勝脫貧攻堅

  永勝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麗江市中部,幅員面積4950平方公里,是南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轄9鎮6鄉,總人口40.42萬人。有傈僳族、彝族、納西族、藏族、普米族等10個世居少數民族13.8萬余人,占總人口的34%。境內物產資源豐富,素有“滇西糧倉”、“魚米之鄉”之美譽;但由于歷史原因,永勝縣仍屬欠發達地區,是*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西邊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云南省限制開發區和生態脆弱的貧困縣。全縣有大安、光華、東山、魯地拉4個貧困鄉(鎮)和94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39個,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952戶61513人,計劃于2019年脫貧摘帽。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五年來,永勝縣堅持問題導向,以扣好*扶貧、*脫貧“*粒”紐扣為基礎,全面推進產業就業扶貧、飲水安全、住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補償、社會兜底保障等工程,產業就業項目實現全覆蓋,村衛生室實現全面達標,道路交通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組組通達”,10千伏以上動力電“村村通”,網絡寬帶“行政村、學校和衛生室全覆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工作通過國家督導評估驗收,正在全力推進住房改造、飲水保障、易地搬遷以及基礎設施等各項補短板工作。累計退出貧困人口11769戶47002人、貧困村37個、貧困鄉1個,貧困發生率從18.02%下降到了4.25%,為全縣2019年如期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截至2018年底,全縣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83戶14511人未脫貧、55個貧困村未出列、3個貧困鄉未退出。

  自2002年啟動新一輪定點扶貧工作以來,財政部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定點幫扶永勝縣。17年來,財政部累計選派17名干部到永勝掛職開展扶貧工作。在財政部的正確領導和精心組織下,一任任財政部扶貧干部主動擔當,真抓實干,用真情、用真心、真用力,扶實貧、出實招、見實效,堅持發揮行業優勢與永勝貧困實際相結合,智力支持、人力支持、物力支持三到位,加快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有力推動了永勝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面促進了永勝縣脫貧攻堅。

  財政部緊緊圍繞永勝群眾*關心、受益*直接、需求*迫切的問題積極開展幫扶,成立了以黨組書記、部長劉昆為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及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黨組成員、副部長程麗華負責永勝縣;認真研究制定了《財政部加強定點扶貧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構建定點扶貧工作體系,完善出臺了財政部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部內單位之間的橫向協作機制,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部門的縱向聯運機制,專題調研交流機制、基層黨組織對接機制,信息報告機制,督促考核機制等七項機制;專題研究制定了《財政部2018年定點扶貧工作要點》,積極探索創新“3+2”基層黨組織對接機制,財政部5個司黨組織與我縣5個較為貧困的村黨總支黨建互聯,分別由經濟建設司黨總支結對幫扶永勝縣魯地拉鎮格克村黨總支,由農業司黨支部結對幫扶大安鄉大安村黨總支,由社會保障司黨支部結對幫扶松坪鄉下啦嘛村黨總支,由人事教育司黨支部結對幫扶程海鎮崀峨村黨總支,由清潔基金(PPP中心)黨委結對幫扶東山鄉東江村黨總支,每個村投入100萬元,因地制宜地發展食用菌、西門塔爾肉牛、黑山羊、他留雞等產業,目前,5個村實施的產業呈現出了新成效、新亮點。特別是在2018年永勝進入脫貧攻堅沖刺決戰階段后,為幫扶永勝縣爬坡過坎,順利摘帽奔小康,財政部相繼投入幫扶資金3.09億元,引入幫扶資金1.14億元,全力支持永勝縣脫貧攻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