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是我國水果的主要產地。水果一直是廣西農業的支柱產業,也是當地產業扶貧的重要選項。近年來,廣西水果產業扶貧涌現出一大批成功典型,其中,貴港市在新電商平臺上做*扶貧,推動農產品上行等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更是把百香果打造成一張廣西水果產業的新名片。
百弘農業合作社的農民在工作。這里的農產品通過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走出貴港。
借助拼多多平臺
打響貴港百香果“*炮”
2016年以來,貴港市根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結構調整和扶貧產業的現實需求,將百香果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產業之一。目前百香果種植面積近10萬畝,連片50畝以上的規模種植戶160多戶,成為廣西*的百香果產區。起初,由于產量大,滯銷時有發生,果銷不出,甚至爛在樹上。
在桂平的百香果物流園內,工人正在對百香果進行分揀、包裝。
作為國有企業,貴港郵政承擔著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三農、*扶貧的企業責任。貴港市農業以家庭、村鎮為單元的特色經濟比較發達。圍繞這個農業經濟特色,貴港郵政憑借自身遍布城鄉的網絡優勢,探索創新的“互聯網+基地共建+渠道共享”新模式,2016年開始與新電商平臺合作幫助貴港農戶銷售農產品,并在拼多多上*次銷售百香果,打響了“*炮”,讓更多外地民眾及客商了解到貴港富硒百香果這個品牌。“當時,后臺的訂單實在太多,我們已經在貴港到處呼吁收購百香果。但到*后,只能修改發貨范圍,因為實在接不了那么多訂單。”貴港郵政電商運營中心負責人李文峰說。
如今,貴港郵政每天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的百香果不少于2萬件,而拼多多平臺上的銷售量就占總量50%以上。可以說,從在拼多多平臺上百香果的*次“爆賣”,到如今全產業規模化經營,貴港郵政走出了一條依托電商發展的創新之路。
從“扶貧”到“助農”
水果產業走出新電商發展之路
貴港百香果在拼多多平臺上的爆紅后,通過“拼”的模式快速消化,不但切實解決了當季水果滯銷這一難題,還讓百香果成為了當地的致富果。“電商+批發”模式擴大了當地水果的銷售渠道,以往以資助模式為主的扶貧方式,并不能長效解決根本問題,而拼多多模式激發了當地農貨上行的內在動力,形成高效穩定地正向循環。
在貴港郵政總經理雷武看來,拼多多的電商模式對他們*的改變是,從以往“等”產品的思路,變為主動出擊“找”產品,提前規劃產品,從種植、養護、收采到打包物流,為當地貧困種植戶提供包括金融、技術在內的一系列幫助,從源頭做起,打通農產品銷售的全流程。目前,由貴港郵政牽頭的貴港市百香果產業聯盟,還去火車站派傳單發起倡議:呼吁村民返鄉創業,種植百香果,發起貴港新農人的鄉村振興行動。
賴志福在百弘農業合作社富硒百香果電商基地檢查果苗。梁曉冬攝
貴港政府更是積極支持探索創新的“互聯網+基地共建+渠道共享”新模式,以助推百香果等產業發展,實現果農、電商、當地產業經濟等多方共贏。2018年,在拼多多和貴港郵政的大力支持下,貴港郵政成立了“貴港郵政*扶貧官方店”。通過這家真正意義上的“官方”店,百香果、白玉蔗、沃柑等渭南的農貨特產,從田間地頭直接發往了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手中,也為當地的*脫貧作出了貢獻。
2019年貴港白玉蔗滯銷幫扶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電商營銷案例,貴港木格鎮特產白玉蔗由于今年特殊的天氣等客觀原因曾滯銷,在當地政府、電商、超市及經銷商、采購商的聯合行動下,白玉蔗走出銷售困境。一周內,電商平臺銷售超22萬件,以平均每件5公斤計,約110多萬公斤,組織合作社和各打包加工點平均每天加工打包發貨1萬多件。
電商發力促銷售
助力農產品經濟迅速成長
“我希望能帶動我們整個村一起種植百香果,一起致富。”在貴港瓦塘鎮百弘農業合作社富硒百香果電商基地,賴志福說。賴志福大學畢業后曾在外闖蕩數年,*后還是選擇了回鄉創業,在家鄉租別人丟荒的一百多畝土地,分別種下百香果及沃柑。“首批百香果每畝有200公斤,全年4批果采摘下來,按目前市價每公斤6~8元算,收入40萬元左右”,他說。目前,賴志福已發動全村人一起種植百香果,基本是附近超市收購和供貨拼多多平臺的商戶。他認為,以前種果老擔心銷量,現在有了電商平臺的支撐,貴港百香果的名氣打響了,除了固定的收購商,還不斷有慕名而來的新客商,可以花主要精力在種植上,力求培育出品質更優良的百香果。
另一名貴港木格鎮人譚海媚,因為看到了百香果的好銷路,包下100多畝地,發動村里的貧困戶一起種植百香果,加入貴港百香果聯盟合作社后,在專家的指導下,改變百香果以往不秋種的觀念,根據當地氣候和水土,合理安排秋種,抓住季節空窗期,有效拉長了銷售周期,提高收益。
除了帶動本地種植戶,出了名的貴港百香果,還吸引來了外地客商的投資。杭州謝先生自2017年12月到貴港考察后,決定在桂平運營一個物流園,專門針對百香果進行物流安排。謝先生物流園里的百香果60%以上供貨拼多多平臺,2018年,他公司的總營業額達2800萬元,2019年的目標是5000萬元。
讓水果“拼”成網紅
打造地域水果名片
30年前,國內幾乎沒多少人吃百香果,北上廣地區的人更是聽都沒聽說過。“我們開創了一種創新的交互方式,形成‘貨找人’的新電商模式。拼多多通過分布式AI研究個體可能存在的消費需求,再用社交裂變的方式代替廣告和市場教育過程,將口碑傳播的時間極限壓縮。比如,有北上廣深的消費者沒吃過云南的雪蓮果、廣西的百香果,我們就把這些優質農產品主動呈現在他們面前,或者他們有好朋友發來‘拼單’,他一嘗試,感覺不錯,從而就產生了新的消費需求和習慣。”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及CTO陳磊表示。
擁有4.185億活躍買家的拼多多,正是以這樣的“拼模式”迅速創造和聚集需求,傳遞到供給端。果農們不再像以前農戶一樣,對市場需求信息只有近乎空白的猜測,而是可以按訂單預測規劃種植。
對于這種新電商模式,貴港市農業局副局長梁仲益表示非常肯定,希望在未來,依靠電商的新營銷模式,讓百香果成為國民水果,通過“互聯網+”方式幫扶百香果種植戶拓寬宣傳、銷售渠道,打造貴港富硒百香果品牌,幫助農業生產者有產就有銷,多勞能多得,振興農村經濟,為廣大基層農民生活帶來切實改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