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見底的小溪,波光瀲滟的池塘,綠蘿爬上墻,花香滿庭院
這些曾經在農村常見的場景,近些年在一些村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溪淤泥堆積,池塘一潭死水、臭氣熏天,爛泥塵土滿街,綠蘿花香不再。
一些農村雖然水泥洋房拔地而起,老百姓居住水平明顯提高,但優美的居住環境,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壞。
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
文件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近三年重要工作,作為邁向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在全國范圍抓實抓好。
15年前就開始“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浙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了樣板。
筆者在浙江湖州、金華、嘉興等地多個村莊實地看到,民居規劃有序,街道整潔,水清岸凈。
比如位于安吉縣東部的黃杜村,水質清冽甘甜,空氣清新中透著茶香,村道曲徑通幽,引人入勝。金東區六角塘村,村里干凈整潔,垃圾分類深入民心,庭院幽靜。
這些村莊的實踐,給我們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幾年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在大江南北全面鋪開。
為更好做好這項工作,在人居環境整治中需注意處理好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農村環境整治一定要結合農村實際,不搞大拆大建。過往的實踐中,有些地方習慣于“推倒重來”。比如一些地方,城市建筑歷史厚重,卻被夷為平地,建起了鋼筋水泥大廈;鄉村建筑或白墻黛瓦、或黃泥青瓦、或青磚木屋,與大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適應當地雨水氣候,反映了中國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審美情趣,也被千篇一律的水泥板樓取代,突兀地立于大自然中,沒有一點美感。農村的本色就是山清水秀,讓人能記得住鄉愁。因此,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要堅持整舊如故,不搞大拆大建,即使新建房屋,也要在造型與風格上自然嵌入當地環境,讓農村房屋與自然融為一體。
其次,農村環境整治需要建一些必要的公用設施,建設這些公用設施時,更要充分考慮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考慮不同地區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習慣,以滿足群眾生產生活為目的,做到管用、夠用、好用、方便。不可以搞哪些看起來很美、很高大上,實際卻沒多少用處的參觀工程、形象工程,浪費資金、浪費物力人力。
再次,農村環境整治要調動村民積極參與,尊重村民群眾的意愿,在適當的財力支持下,盡量把農村那些看起來用不上的“廢舊”物品利用起來,發揮“廢舊”物作用。譬如浙江金華金東區不少村莊,在環境整治中,就把村民家里的“廢舊”石槽、瓦缸、瓦罐等當花盆用,種上各種花草,乃至各種菜蔬,擺放在村莊的街道角落,既美化環境、增添了生活情趣,還舊物利用,甚至有青菜收獲,吸引了群眾主動參與、積極認領養護這些花草、菜蔬。一個看似普通平常的小創意,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大作用。
*后,農村環境整治要循序漸進,不搞大躍進。每個地方的財政實力不一,所面臨的任務大小不一,在相關行動中,要量力而行,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市場力量介入。不宜為了一時的政績大幅舉債,給后續發展帶來壓力,難以為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