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2日的“為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項目結題會上,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該項目已在18個非洲和亞洲國家審定高產、優質、多抗品種78個,累計推廣面積達612萬公頃,使160萬農戶收入顯著增加。
“為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項目于2008年啟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中國政府(科技部)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的*的國際農業科技扶貧項目。該項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導、作物科學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員牽頭,聯合國內外58家(國外26家和國內32家)水稻研究單位,利用先進的育種技術,培育出一大批高產、優質、多抗的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這意味著源自中國的“綠色超級稻”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將中國農業技術帶給更多的發展中國家
早在2005年華中農業大學的張啟發院士就提出了“綠色超級稻”理念,黎志康解釋“綠色超級稻”,就是既要高產優質,同時也要使得環境能夠可持續發展,用16個字形容: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中國農業科研工作者的理想和實踐吸引了美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注意。2008年,比爾·蓋茨來到了黎志康位于北京的實驗室考察,黎志康花了20多分鐘做了一個詳細的報告。聽完后,比爾·蓋茨*后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愿不愿意幫助第三世界國家解決他們的糧食問題?
水稻的可持續生產是許多亞非國家糧食安全和減貧的關鍵。特別是近年來面對全球極端氣候的頻繁出現,亞非“望天田”地區的水稻生產能力變得尤其脆弱。因此,提高亞非大部分雨養地區的水稻生產能力,維持全球灌溉稻田的稻米生產力是全球糧食生產面臨的*挑戰之一。綠色超級稻項目的主要目標國家包括9個亞洲國家(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印度和巴基斯坦),9個非洲國家(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盧旺達、埃塞俄比亞、烏干達、利比里亞、尼日利亞、馬里和塞內加爾)以及中國西南五省(寧夏、貴州、四川、云南和廣西)。“為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項目執行期為10年,分3期執行。項目從第二期開始,由中國科技部和蓋茨基金會共同資助。
比爾·蓋茨曾在2013年撰文《中國農業創新助力發展》,文中寫道:中國不但在幫助本國農民提高糧食產量、脫貧致富方面有豐富經驗,而且在水稻現代育種方面處于*地位。他盛贊綠色超級稻“這是中國農業創新帶給世界的禮物。”
該項目國內經費1.56億元,國外經費4100萬美元,經過11年組織實施,累計有18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產發展因此受益,當地農業生產收入大幅度提高,通過節本增效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超過14億美元。蓋茨基金會*項目官員加里·阿特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項目達到了預期目標,中國一些品種資源在亞洲和非洲國家發揮的作用甚至超過預期。
與亞非國家共享中國優良水稻種質
眾所周知,種質資源是推動水稻生產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改造或創新優良水稻新品種和新品系的物質基礎。“綠色超級稻”項目的主要研發單位已向18個亞非國家的26個研究機構,累計發放并試種具有不同綠色性狀組合的綠超品種或育種材料多達5235份,包括來自參加項目的中國10余家農業科研單位和涉外種業公司的169份次常規稻品種(系)和431份次雜交稻品種。通過多年多點的試種,鑒定出一大批適應目標國家不同水稻生態環境的優良品種,進入品種審定、推廣的過程。
廣東農業科學院育成的常規稻品種“黃華占”因其高產、優質、抗逆性強和適應性廣的優良特點迅速被亞非多個國家農民所接受。目前,“黃華占”已通過了印度、印度尼西亞、莫桑比克三個國家的審定,國際水稻研究所利用“黃華占”為親本已經育成了6個品種。
黎志康介紹,綠色超級稻項目并不是簡單地輸出中國超級稻品種,而是從技術上,采用創新的綠色超級稻分子育種技術和策略,高效地培育出一大批高產、多抗(抗旱、耐鹽、耐淹、養分高效等)的綠超新品種,在目標國家和地區審定并大面積推廣,大幅度提高了當地稻農的收入。
記者了解到,綠色超級稻項目共在亞洲和非洲18個目標國家審定品種78個,其中常規稻品種52個,雜交稻品種26個,目前這些品種正在各個目標國家穩步推廣應用。根據各個目標國參加單位反饋的推廣面積和綠色超級稻種子的生產數量,推算綠色超級稻品種在亞洲和非洲目標國家的累計種植面積達到612萬公頃。目前有97個優良品系在4個亞洲國家和7個非洲國家進行區域試驗。隨著在目標國家審定的綠超品種的不斷增多,綠色超級稻品種在今后2-4年內的推廣和種植面積將會繼續擴大。
助力亞非國家糧食增產農戶增收
“這是來自中國的種子。”非洲水稻研究中心的巴布卡博士將中國綠色超級稻品種帶到了馬里、尼爾利亞、塞內加爾等國進行水稻試種,比當地品種表現更為優良。他告訴記者,在馬里,種植綠色超級稻的區域平均有5%-10%的產量增長。
綠色超級稻項目資助了獨立專業人員在菲律賓、越南、孟加拉國、印度、莫桑比克和烏干達分別進行了系統的項目社會經濟效益評估。在菲律賓和孟加拉國“望天田”和灌溉生態系統種植新培育的綠色超級稻品種比當地主栽水稻品種平均每公頃增產0.89-1.83噸,平均每公頃增收230.9美元。按此推算,到目前為止,在非洲和亞洲目標國家累計推廣綠色超級稻品種612公頃,為農戶平均增收達到14億美元。研究結果表明,對經歷極端氣候事件的地區如菲律賓發生洪水過多的雨季,綠色超級稻品種對稻農的影響更大。項目亞洲和東非負責人裘哈爾·阿里博士告訴記者,2018年菲律賓綠色超級稻種植面積達到100萬公頃,其中*受歡迎的綠超8號,單一品種種植面積就超過了70萬公頃。目前,在菲律賓農業部的支持下,具有抗多種非生物逆境的綠色超級稻品種正在菲律賓迅速擴大。
巴基斯坦國家生物技術與遺傳工程研究所(NIBGE)農業生物技術系的副首席科學家默罕默德·阿里夫博士是綠色超級稻項目在巴基斯坦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共同努力,在巴基斯坦選育了兩個綠色超級稻新品種,NIBGE-GSR1和NIB?GE-GSR2。同時,通過默罕默德·阿里夫的積極推介,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協會(REAP)愿意與其合作,并將這些品系的種子分發給信德省不同水稻種植者。農民的種植實踐表明,NIBGE-GSR1和NIBGE-GSR2產量明顯高于所有當地水稻品種。根據綠色超級稻的產量表現及其在農民中的普及和受歡迎,預計NIBGE-GSR系列品種將促進巴基斯坦的糧食出口。
黎志康表示,隨著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將有更多農業先進技術和產品走出國門,培育更多更好的適應氣候變化的綠色超級稻品種,并配套相應的綠色增產增效技術,*化地發揮綠色超級稻品種在亞非國家的增產增效作用,促進這些國家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