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衢州:與西瓜結緣20多年!
衢州:與西瓜結緣20多年!
農業網   時間:2019/4/9 10:17:00  來源:衢州新聞網-衢州晚報  閱讀數:505

  春暖花開時節,在柯城區石室鄉新東村大塘底,祝迪云與妻子在西瓜大棚里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從販銷西瓜到種植西瓜,夫妻倆與西瓜結緣20多年,始終不離不棄。支撐他們一路走下去的,不是越來越大的規模,而是越來越讓客戶信賴的品質。祝迪云說,創業這么多年讓他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學會不停做“減法”,才能始終保持初心。

  當販銷戶,巨化吃瓜群眾的專屬“供瓜商”

  “因為兒子先天性殘疾,孩子一出生,肩上的擔子一下子就重了起來。”當年迫于生計,20多歲的祝迪云走上了販銷西瓜之路,一干就是十多年。

  那時候在巨化,只要是經常買西瓜的人,都認得這個瘦瘦小小的販瓜戶。不少人每天專門等著他的瓜拉過來,因為他拉過來的西瓜總是又沙又甜,比別家的瓜要好吃很多。

  祝迪云販的基本上都是衢州本地瓜。為了讓回頭客不失望,他跑遍了柯城區大大小小的鄉鎮村莊,只為販到一車好瓜。“那時候東港、鬧橋、大洲都有不少西瓜種植戶,哪幾家種出來的西瓜味道好,我都一清二楚。”祝迪云說,一般他都精心挑選品質好的瓜,只要是吃過他賣的瓜的巨化人,幾乎都不會再去挑別家的瓜了。

  販瓜年數長了,不少西瓜種植戶都勸他,既然這么懂如何挑瓜選瓜,不如你自己搞一塊地種西瓜吧,種出來的瓜一定不會差。受這番話啟發,祝迪云萌生了自己種瓜的念頭。

  2014年,祝迪云成立了云皓家庭農場,搭起西瓜大棚,專業種植西瓜,今年已經是他種瓜的第六個年頭。“原來擔心種出來的瓜品質不好,后來發現擔心都是多余的,現在每年種出來的瓜都不夠賣。”祝迪云笑著告訴記者。

  當種植戶,西瓜在大棚里就被“一搶而空”

  前幾天,記者來到祝迪云的西瓜大棚,他和妻子正在大棚里整理3月初種下去的西瓜苗。“這些瓜苗都是從溫嶺人那里買來的,溫嶺的西瓜品種一直是出了名的,口感確實比本地的更好一些。”

  今年,祝迪云種了13畝西瓜,共搭了五六十個西瓜大棚。“西瓜苗3月1日才移種到大棚里,你看現在過去一個月,已經長得這么大了。”走進一個西瓜大棚,祝迪云忙著將瓜苗的多余邊枝掐掉。*近一段時間,他每天都在大棚里做日常養護,“只有把邊條掐掉,主枝才能長得更壯實一些,這樣更有利于后期開花結瓜。”

  去年,祝迪云的西瓜大棚收成不錯,畝產達到5000斤,周末平均*就有一萬多元的銷量額。“我們家的西瓜從來不拉到外面去,全部都放在大棚里賣,從5月中旬上市,一直賣到國慶節之后,可以賣5個月。”祝迪云說,自家種的瓜,品質有保障,用的都是草灰和農家肥,老客戶吃了之后,會再跑過來買,還會帶上很多新客戶過來。“我們去年一斤瓜賣2.8元,比市場價高,就算這樣,西瓜只要一從大棚里摘出來就能賣完。”

  精細化管理讓祝迪云嘗到甜頭。去年,在西瓜采摘季,一到周末或節假日,總有一批批自駕游的游客組團而來,到西瓜大棚里現場體驗采摘西瓜的樂趣。“多的時候,200多個孩子家長一起過來親子游,整個大棚都被擠開了花。”

  當創業者,他努力尋找“減法”題的答案

  雖然種西瓜的效益一年好于一年,祝迪云卻在逐年減少西瓜的種植面積。“剛開始一年要種四五十畝西瓜,今年減到只剩十幾畝,其中還拿出一兩畝地種了紅心獼猴桃。”

  明明有效益,為什么要減少規模?祝迪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種四五十畝西瓜,雇人搭棚、養護就要花費一大筆人工費用,萬*氣出現狀況,就有可能賺不到錢;控制在一定種植規模內,夫妻兩個人基本上能養護過來,人工費少了一大筆,而且養護管理更規范,西瓜品質提升了,賣得起價格,賺的錢其實差不多。

  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主要是因為2017年夏天的那場大臺風。一夜之間,一百多個西瓜大棚被壓壞了一大半,幾千斤成熟的西瓜*終只能爛在地里,“就是那一場臺風,一下子卷走了上萬元錢。”

  在享受到創業的甜頭之后,一場臺風真正“吹醒”了祝迪云。“農業還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對老天爺始終要保持一份敬畏心,盡量要將風險控制在自己可控的范圍之內。”正是這道反復在心里換算多次的“加減法”,讓祝迪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業模式。

  這幾天,雖然是西瓜大棚較為空閑的一段時光,祝迪云一有空就鉆進大棚里,研究更精細化的種植管理模式。他告訴記者:“4月中下旬開花,到5月下旬,西瓜就能上市了,看現在這長勢,今年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

  創業者說

  祝迪云:我是土生土長的的農民,在土地里摸爬滾打幾十年,并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總結出一套實打實的經驗與做法。事實上,做農業靠天吃飯的同時,更要懂得經營管理,與其不斷擴大種植規模,不如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風險與品質都可控。在別人都忙著做“加法”的時候,有勇氣與魄力去做“減法”,這其實也是一種成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gll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