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青海門源:看全程機械化如何賦能高原農業
青海門源:看全程機械化如何賦能高原農業
農業網   時間:2019/4/9 10:25:00  來源:農機化導報  閱讀數:388

  近年來,青海省門源縣因地制宜,以青稞、油菜兩大作物為主要對象,以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秸稈處理為重點環節,加快推進農機科技創新,培育壯大農機服務市場主體,重點突破機械化種植、主要農作物產地烘干和高效植保等薄弱環節,促進農機與農藝相融合、經營與管理相協調,全面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農機化已經成為助推當地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強大動力。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門源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87%。農業生產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秸稈處理五個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95%、85.6%、90%,90%,84%。青稞、油菜綜合機械化率達90%,其中青稞油菜機耕率達到*,機械化種植率達到90%,收率達到88%,高效植保機械作業能力超過*;秸稈機械化處理率達到84.4%。年初,門源縣成功躋身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的行列。

  機械化與集約化相輔相成

  正值春耕時節,門源縣北山鄉興源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都忙著春耕生產,一臺臺搭載著耕整地設備的拖拉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呈現出一派“人勤春來早,春耕春播忙”的繁忙景象。在門源縣,農機合作社是推廣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載體,就拿春耕生產來說,門源縣就探索出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此來提高農作物機械化種植的水平。然而,對于門源縣來說,在提高全程機械化水平方面,農機合作社*關鍵的作用在于推進當地土地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的土地經營不僅鼓了農民的腰包,還為機械化的大范圍應用鋪平了道路。

  楊彪是門源縣北山鄉土生土長的農民,幾年前做生意發家致富后,便把目光瞄準了村里的土地,“別看我們門源縣地處高原,但地勢平坦,十分適合農作物連片種植。”楊彪說,“門源縣干旱、霜凍等自然災害較多,但土地連片經營、機械化作業,會使生產成本下降,效益提高,使土地所有者與經營者獲得‘雙贏’。”從2008年開始,楊彪成立了惠農農牧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剛開始,楊彪利用機械服務的形式與農戶合作,農作物種、收的主體還是農戶,楊彪只提供農機具有償服務。但是,在楊彪看來,這樣的形式并不能*限度地實現土地的價值,于是,他向農戶提出,把土地的耕種、經營權交給自己,農戶每年等著收錢就行。農戶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把地交給了楊彪。合作社流轉了3000多畝土地,種了2300畝油菜、700畝青稞。僅一年的時間,農戶們就看到了土地集約化的好處:春耕時,大型機械轟隆隆啟動了,只需5個勞動力,3000畝地就輕松地種好了。到了年底,一畝地能拿到335元的分紅。楊彪告訴記者,這335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240元的包底價格,如果農產品價格上漲,這個價格也會上漲,如果農產品價格下降,合作社給農戶的錢也不會少于這個價格;二是農戶參加二次分配的資金,“每畝地的收益除去包底價格后,再由農戶和合作社分成,農戶拿六成、合作社拿四成。”楊彪介紹道。

  對于楊彪這個對土地和農村懷有深厚感情的人來說,土地規模化生產的意義還在于能夠真正使農民走出土地。“農民在幾畝地上的收入并不能滿足致富的需要,一般都是春種后才外出打工,秋收時必須回來收農作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務工收入。”楊彪說,而現在,農民將土地交給合作社,一方面不耽誤土地的收入,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專心投入到外出務工當中,一舉多得。“對于我來說,土地規模化生產與全程機械化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土地規模化生產提高了經濟效益,我們才能引進更高效的農機裝備,而機械化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土地規模化生產得以實現。”楊彪說。

  無獨有偶,北山鄉米家灣村村民方萬壽也嘗到了農機合作社帶給他的甜頭,他家里有20畝耕地,以前種青稞、油菜,兩個勞力忙活一年,滿打滿算也就有一萬多元收入。如今,永盛農牧機械專業合作社流轉了他家的土地,土地租金每年能有1.5萬元,家里解放出來的勞動力都在外面打工賺錢,每月有3000余元的工資。“將土地交給合作社我太放心了!他們從種到收全用農機作業,比我們一家一戶種地強多了!”目前,正在門源縣永興飼料加工廠務工的方萬壽高興地說。

  近年來,門源縣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專業的農機合作社流轉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促進了農作物生產專業化、集約化、全程機械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這兩年,為推進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社會化服務主體的建設,我縣針對性地將購機補貼政策落實、項目實施、新技術和新機具推廣、示范點建設等向專業服務組織傾斜,從技術、財力上給予了大力扶持,將購機補貼資金重點向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傾斜,在保證滿足補貼需求的同時對重點機具進行縣級疊加補貼。”門源縣農牧機械管理站相關負責人張曉軍介紹道,“為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業務水平,我們定期舉辦農機化技術培訓班,對合作社帶頭人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術培訓。同時,組織專業合作組織參與農機化項目實施工作,為服務組織提供先進農機具試驗應用工作,將先進實用農機具直接推廣到田間地頭。”

  目前,門源縣擁有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社239個,吸納社員1781人,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組織)19個、農機具原值在5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180戶。農機服務組織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面積達26萬畝,占全縣耕地的

  58.5%。

  立足特色農業發展大農機

  與平原地區不同,受氣候影響,地處高原的門源縣十分適合種植油菜和青稞等作物,“門源油、遍地流”,短短六個字就能看出門源縣油菜的品質。同時,當地的畜牧業十分發達,這也催生了當地牧草產業的發展。因此,對于門源縣來說,實現油菜、青稞、牧草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才是推進當地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對此,門源縣以“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做大做強、打造品牌”為主線,按照“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的發展思路,采取深松整地、半精量免耕播種、高效植保、機械化收獲等措施,集成農藝和農機技術的有效結合,全面推進特色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

  “與玉米、小麥、水稻等作物相比,油菜和青稞的生長有很大的特殊性,比如成熟期不一致導致的油菜、青稞機械化收獲的問題。”張曉軍坦言,“在推廣全程機械化的道路上,我們還是面臨著非常多的難題。”

  然而,門源縣農機部門并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近年來,他們緊扣油菜、青稞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以高效植保和秸稈機械化處理等為著力點,加快油菜、青稞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重點推廣青稞秸稈機械化打捆處理,油菜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機械化田間管理技術,鞏固提升耕整地、機械化播種和機收等各環節機械化水平。“我縣結合深松整地作業技術、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保護性耕作技術、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項目、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等項目,加快了主要農作物全程械化步伐。”張曉軍介紹道。

  為提高耕整地作業水平,門源縣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老舊機型,放大農機購置補貼和作業補貼政策疊加效應,推進大中型拖拉機更新升級。“2018年,我縣新增大中型拖拉機33臺,其中50馬力以上29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耕整地機具達1300余臺(套),耕整地機械化水平達95%以上。全縣推廣應用高效機動噴霧機416臺,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超過*。全縣收割機保有量穩定在500臺左右,利用外地機具跨區作業,完成秋收工作,確保機收率達到90%以上。與此同時,加快發展大馬力秸稈還田機具,確保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秸稈還田機和深翻犁數量保持在1300臺(套)左右,實現秋翻和春翻共計27.5萬畝。利用機械化打捆和機械化還田技術,使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到84.4%。”張曉軍表示,“高效農機裝備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除了油菜和青稞以外,推進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也是門源縣農機部門的工作重點。去年以來,門源縣立足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建設兩條主線,針對當地草產業主要飼草—燕麥的生產特點,以青貯和青干草調制全程機械化技術為主線,采取飼草全程機械化與先進農藝技術相結合,拓寬牧機服務市場,提高牧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和草場生產力,改善牧區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打造青海省牧草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促進了當地畜牧業生產向高產、優質、高效發展。

  “2018年,我縣根據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不同工藝流程,建成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基地3個,示范面積0.3萬畝。”張曉軍說,“為解決長期以來飼草生產全程機械化青貯收割的瓶頸問題,我縣整合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工程項目,購置飼草青貯機15臺。并針對飼草企業和家庭農牧場融資難的問題,農牧部門多方籌措資金3383萬元。”據了解,2018年,門源縣全程機械化種植牧草14.6萬畝,其中,糧改飼種植戶90戶,種植牧草6萬畝。草產業全程實現機械化,有效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張曉軍為記者算了一筆賬:牧草機械播種可增產5%,機械收割鮮草能使產量提高10%,收割成本降低7%。同時實施免少耕、深松聯合整地、秸稈還田等綠色環保為主的牧草全程機械化技術,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全面推進了門源縣牧草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