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剛過,西林縣電商協會就組織會員們分赴那勞鎮、足別瑤族苗族鄉、普合苗族鄉等地的農戶家“掃貨”:芭蕉芋、蜂蜜、砂糖橘……
時下正是芭蕉芋種植的好時節。在西林縣普合苗族鄉大河村巖孟屯、足別瑤族苗族鄉央龍村六單屯、那勞鎮那賓村弄維屯等地,到處可見群眾種植芭蕉芋忙碌的身影。西林縣把發展芭蕉芋產業列入電商扶貧項目。西林縣電子商務協會以“公司+電商+農戶(貧困戶)+技術+收購”的運作方式,在該縣那勞鎮、足別瑤族苗族鄉、普合苗族鄉作示范點種植,2018年共發動群眾種植芭蕉芋1500畝,涉及貧困戶130多戶。“今年我們還要繼續發動群眾種植芭蕉芋,爭取擴大種植規模。我們與種植戶簽訂保價協議,讓群眾吃下定心丸。目前群眾積極性很高。”西林縣篝町人家科技公司負責人何星艷說。
“有了這個平臺,我們的農產品就不愁賣了,在家門口也能賣個好價錢。”足別瑤族苗族鄉央龍村貧困戶馬金龍高興地說。
據西林縣商務局負責人介紹,在企業與貧困戶雙方自愿的基礎上,該縣由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對一家一戶貧困家庭的產品進行收集、分級、包裝、檢測、品牌設計、商標注冊,通過企業自身營銷渠道實現農產品、畜產品與市場需求方的*對接,實現保值增值。完善企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規范銷售利潤分成比例,維護雙方權益。該縣出臺政策獎勵電子商務網店創業、平臺創新、產品生產、物流補貼和先進個人等。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占地435平方米,具有網購網銷、便民服務、信息交流、品牌孵化、產品拍攝、產品展示、運營服務、技術支持、電商培訓、電商平臺搭建等綜合服務功能,“電商+消費”新模式為全縣脫貧攻堅注入了新的動力。
該縣還組織各包村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書記、結對幫扶干部,對所幫扶貧困村、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需求進行摸底,組織本地電商企業借助“廣西商品交易會”“廣西電商年貨節”和“壯族三月三”電商節等活動,讓參展企業網羅本地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戶開展產品收集、品牌策劃、營銷推廣等工作,拓展銷售渠道,助推本地農特產品賣到城市、銷往全國,實現農產品進城、促進青年創業、農村企業穩定增收、農村貧困戶快速脫貧的目標。創新線上線下并行,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電商黨支部先后組織本地企業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舉辦砂糖橘線上線下推介會。3年來,該縣砂糖橘網上銷售同類產品**,本地銷售企業茁壯成長。僅泰源果業去年銷售砂糖橘就達1.5萬噸,銷售額達1億元左右,貧困戶銷售額占1000萬元左右。
西林縣還在當地超市開設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專區、專柜,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奉獻愛心;收購貧困戶的農產品到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一樓展示廳進行實物展示,并在知名電商平臺開通“西林特色館”,銷售貧困戶農產品,帶動110戶貧困戶增收。同時,建立西林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電商產業扶貧基地,通過免租金入駐孵化中心、免費快檢農產品、免費提供產品美工設計等服務政策,鼓勵15家合作社搭建訂單銷售平臺。
今年以來,該縣電商協會黨支部已組織企業走村入戶收購群眾農特產品10余次,銷售群眾手中零散的農產品價值500余萬元,涉及貧困戶的有200多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