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大慶春耕看重“含金量”(圖)
大慶春耕看重“含金量”(圖)
農業網   時間:2019/4/9 11:27:00  來源:大慶網  閱讀數:357

春耕

  對大田作物有著種植“情結”的村民,如今種地越來越精,可謂“啥來錢種啥”。眼下,隨著南部縣區小麥播種和水稻育秧的全面啟動,黑龍江大慶市春耕生產已拉開序幕。

  4月7日,我們與黑龍江大慶市農業農村局種植科的相關人員,來到肇州、肇源兩縣,在育秧棚里,在大田播種現場,與農戶細聊種地“新經”,掐指估算一筆筆增收賬。于是,在春風中,我們聞到了一股股來自土地的馨香。

  開動春種“*犁”

  4月7日上午,邢桂伍家的300畝小麥,播后開始灌水。此時,一眼望不邊的麥地不見人流,只有一臺小麥播種機來回穿梭,緊隨其后的是一臺大型移動式噴灌機“行走”在田間。

  邢桂伍,肇州縣永樂鎮之平村農民。今春,是他家種麥的第五個年頭。

  “小麥行情好,特別是用石磨磨出的面粉,有著濃郁的面香味,秋后不愁賣。小麥,畝投入280元,畝效益1300元左右,畝純收入1000元左右。”播后的空余時間,邢桂伍在地頭點燃了一支煙,給我們算了一筆賬。

  小麥,四月里種,七月份收。收割后的麥地,還能種上一茬蘿卜,或者蕎麥,或者芽豆。一畝地種兩茬作物,雙份收入少則1300元、多的1600多元,劃算著哩。

  小麥復種,有賬可算,部分村民再也坐不住了,“擼起袖子”加入種麥的行列。僅邢桂伍所在的永樂鎮就有兩個村在種,促農增收250萬元以上。今年,鎮里引進有機、生態種植方式,面積達5000畝以上,力爭3年內建成有機小麥種植鎮。

  不僅肇州縣的邢桂伍們發著“麥財”,今春,肇源、林甸、大同等縣區的小麥種植面積達6.7萬畝左右。

  煙農喜種“黃金葉”

  我們采訪的第二站是肇州縣永勝鄉的烤煙生產基地。溫室大棚里,三五成群的女工們圍坐在一起,每人面前一個碟子,女工們把育好的煙苗一棵棵放進缽盆里,這個過程叫假植。

  “假植,一個小時8塊錢,*干八九個點,能掙70來塊錢,這個過程差不多能干五六天。”女工馬秀麗說,假植才是烤煙種植的第二步,4月中旬整地、5月初大田移栽、7月末開始烘烤、10月初烘烤結束,*后把烤好的煙葉送到煙葉收購站才算大功告成。

  烤煙種植如此復雜,但煙農們卻喜歡在這條路上行走,為啥?效益好唄。鄉里烤煙種植,普通煙農畝效益在1500元左右,烤煙高手畝效益2000元以上,被村民們稱為“軟黃金”。

  原來,哈爾濱煙葉公司肇州分公司是哈爾濱煙區第三大產區,轄肇州縣、肇源縣、和平牧場三個煙葉種植區,是黑龍江省一級種植區。

  “走,領你們看看我們這里的烘烤園區。”永勝鄉副鄉長陳利東指著前面一排黃色的房子說。這里,有著回潮倉儲區、收購區、分級區、農機具庫區、辦公區、集中供熱區。農機庫內有采摘機、植保機、移栽機、大馬力機車等烤煙用的機械設備。

  今年,肇州計劃種植烤煙1.4萬畝。通過提升品質、提高價格,確保烤煙產業稅收不減。

  拎著良種育稻秧

  在肇源縣新站鎮新站村的水稻專業合作社,這邊,一袋袋苗床土剪開,均勻地裝進育秧的機器里。那邊,育秧盤里,一層土,土上放種,種上再覆土。*后,秧盤再整齊地擺進大棚。

  “以前催芽,大缸泡、炕上焐,每到催芽季節,沒有下腳地兒。現在智能化水稻催芽,機器漏土裝盤,減輕了勞動強度,省種、省工,而且還降低了育苗成本。”采訪中,市農業農村局副*農藝師陳剛說著前后的對比。

  素有魚米之鄉的肇源縣,水稻可謂縣里的主打品牌。縣里的水稻,已經達到了優質米的標準,為了讓百姓的稻子多賣錢,縣里優中選優,引進上乘品種,許多農民選用口感好、膠質多的優質稻種。今年,縣內現代農業引領帶動作用增強,水田普及了智能化催芽、工廠化育秧,水稻播種面積97.4萬畝。

  如今,黑龍江大慶市的大米已走進“北上廣”的廚房,他們從喜吃到愛吃,不少客戶已“吃上癮”。今春,黑龍江大慶市繼續在水稻種植上加大力度,調出效益,用好兩江水資源和黑龍江大慶市大米市場認可度高優勢,建設好200萬畝沿江綠色水稻產業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jt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