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作物病蟲害是減災奪豐收的關鍵措施。據專家分析預測,今年小麥赤霉病、穗蚜、玉米螟、黏蟲、水稻“兩遷”害蟲、稻瘟病、花生葉斑病、花生白絹病、大豆病毒病、斜紋夜蛾等重大病蟲在我省呈加重發生態勢,嚴重威脅今年糧食及其他作物高產穩產。為強化防控措施,*程度減輕病蟲危害損失,切實保障今年我省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穩定生產,省農業農村廳近日開展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
省農業農村廳提出,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要緊緊圍繞糧食穩定發展、綠色發展的總要求,以綠色植保策略為指導,深入開展“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重點區域,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科學實施應急防控,努力實現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與防病治蟲有機統一。通過采取各種防控措施,確保小麥、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重大病蟲危害總體損失控制在5%以內,跨區域遷飛性、流行性病蟲應急防控及時,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39%以上,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
省農業農村廳要求,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應在加密病蟲監測預警、加力推進統防統治、全面推進科學用藥、狠抓關鍵措施落實等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密病蟲監測預警。在加大監測調查力度的基礎上,準確掌握、密切跟蹤,全面把握重大病蟲消長動態,準確研判重大病蟲發生趨勢,明確重點防控對象、關鍵區域*防控時間,科學指導防控行動。二是加力推進統防統治。繼續扶持發展一批專業化服務組織,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全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模式,擴大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實施面積,引導、鼓勵農企合作,聯合開展綠色防控產品、高效低風險農藥、高效植保機械等直供直銷、示范推廣和技術指導,大力實施化學農藥替代和農藥減量增效等措施。三是全面推進科學用藥。推廣用量小、防效好的新型高效低風險農藥品種,推廣高效節約型植保機械,加強常用藥劑和病蟲抗藥性監測,指導生產者科學選藥、輪換用藥、按量施藥,避免盲目加大施用藥劑量、增加使用次數。加強科學安全用藥知識技能培訓普及,促進科學用藥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四是狠抓關鍵措施落實。突出重大病蟲、抓住重要時節、落實防控措施。春季小麥以“兩病一蟲”為防控重點,抓好赤霉病抽穗揚花期藥劑預防、條銹病發病中心“打點保面”、穗期蚜蟲達標防治等措施。夏玉米以“兩蟲兩病”為重點,突出抓好放蜂治螟與大喇叭口期用藥防治結合,做好黏蟲應急防控,對玉米、褐斑病、小斑病混合重發區集中開展統防統治,降低危害損失。
省農業農村廳指出,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時間緊、任務重,各地要切實落實屬地責任防控責任,充分發揮各級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指揮機構發動、指揮協調、督查指導作用,努力將病蟲防控由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層層落實防控責任,及時用好中央財政和地方資金,強化督導檢查,確保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順利開展,為奪取夏糧豐收贏得主動。
鏈接
全省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
省植保站3月20日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小麥病蟲害共發生3776.96萬畝次,同比增加865.42萬畝,比前年同期減少430.56萬畝,防治4028.2萬畝次,占發生面積的106.65%。主要發生的病蟲有紋枯病、根腐病、孢囊線蟲病、麥蚜、麥蜘蛛、地下害蟲等。總體發生情況是豫南麥區重于其他麥區。
其中,小麥紋枯病發生面積2056.7萬畝,同比增加260.1萬畝,比前年同期減少409.5萬畝,防治887.6萬畝,占發生面積的65.55%,駐馬店、南陽、開封、安陽、焦作等地發生較重;小麥根腐病發生面積130.2萬畝,同比增加75.6萬畝,比前年同期增加26.9萬畝,防治192.4萬畝,占發生面積的147.8%,主要發生在南陽、駐馬店、周口、新鄉、焦作等地。麥蜘蛛發生面積1122.9萬畝,同比增加565.1萬畝,防治1074.5萬畝,占發生面積的95.7%。蚜蟲發生面積236.55萬畝,與去年同期持平,防治501.86萬畝,占發生面積的212.2%,其中漯河、駐馬店、平頂山、許昌、商丘、洛陽、三門峽、開封、新鄉等地的蟲口密度較高。小麥孢囊線蟲病零星發生,發生面積34.6萬畝,主要發生在許昌、商丘、洛陽、焦作、新鄉等地。
另據省植保站4月1日發布的夏蝗預報意見,2019年東亞飛蝗夏蝗在我省將偏輕發生。預計全省發生面積180萬畝左右,其中100~110萬畝將達到防治指標,發生程度與近幾年相當,但部分黃河灘蝗區仍有可能出現高密度蝗蝻點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