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彝族傣族鄉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西南部,以天然龍潭湖而得名,境內多喀斯特地貌,*海拔2143米,是思茅區第二高峰所在地,龍潭鄉也被稱為“小蘆山”。雖為貧困鄉,龍潭卻有著秀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發展綠色產業的沃土,得天獨厚的先天資源正在轉化為脫貧致富的后發優勢。正在修建的思瀾高速公路過境龍潭,并為龍潭打開駛入發展快車道的“黃金匝道”。龍潭鄉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各項發展規劃的落地實施已經在穩步推進中,一張令人期待的貧困鄉翻身藍圖已然在龍潭大地徐徐展開。
讓珍珠鏈串起來
根據規劃,思茅區將以休閑度假養生為旅游主題定位,利用豐富的茶文化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民族文化資源等,打造“國際性休閑養生旅游度假地”,使思茅區成為面向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國際旅游養生度假窗口城市。在思茅區旅游發展戰略中,龍潭鄉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的生態旅游圈、瀾滄江特種旅游區等均以龍潭鄉為重要支撐。龍潭鄉“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突出資源優勢和民族文化優勢,把自然生態環境與濃郁的民族風情結合起來,高品位、高標準做好發展規劃,加強景區景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內涵挖掘,重點打造南本傣族特色生態村、休閑觀光龍潭湖和綠色生態農家游等旅游項目,綜合協調開發龍潭旅游小鎮。
目前,龍潭旅游小鎮主要包括具有傣族風情的南本傳統村落,麻栗坪村新坪寨垂釣基地,湖水清澈、魚兒肥美的龍潭湖,云海玉盤、晚霞夕照的鵝頭山……這些點集聚了龍潭以傣文化為特征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好比一顆顆散落在龍潭大地的“珍珠”。龍潭鄉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已經繪就,那條串聯珍珠的金線已然鑄成,建成后的龍潭旅游小鎮將以神、奇、秀、幽、靈的特點吸引八方游客。
讓綠產業活起來
綠色是龍潭的底色,也是龍潭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在龍潭鄉,從龍潭湖和南本冒水寨這樣的較低海拔區域到鵝頭山的高點,都被勤勞智慧的“小蘆山”人民賦予脫貧致富的綠色希望。
早春三月,記者走進龍潭,龍潭湖和南本冒水寨周邊的農田里,村民在大棚里忙碌著,火龍果、青椒、小瓜等作物滿樹翠綠,瓜果掛滿枝頭,這里出產的水果甜度高,營養豐富。沿著盤山公路往更高處行進,鑲嵌在林間的大片咖啡林和茶園次第映入眼簾,收獲的喜悅在一首首山歌里流淌。車行至較高海拔區域,濃密的樹林變得稀疏,喀斯特地貌的耕作土層也淺薄了許多,但就是這樣的生長環境下,經過修枝剪葉的林下三七冒出了新芽,綠油發亮的葉片煥發著勃勃生機,這里的林下三七因有效物質含量高,備受市場歡迎。此外,在鄉黨委政府持續多年的引導下,滇紅花、七葉蓮、黃精、天麻、重樓、白及等名貴中藥材的種植漸成規模,成為當地貧困戶增收的有力抓手。
除了發展生態種植,以生態放養的黃牛、黑山羊養殖為主的綠色養殖業,也是龍潭鄉合理利用資源,帶動一批農戶增收致富的一大亮點。原生態的品質牛羊肉,也是外地人到龍潭必須一嘗的山間至味。
近年來,龍潭鄉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狠抓質量興農、品牌創建,逐漸形成以煙草、咖啡、藥材、黑山羊、黃牛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格局,走出了一條“種養相加、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產業增收之路。從田園到山頂,龍潭鄉因勢而為,引導農民發展綠色產業。山無荒地、冬無閑田,收獲一茬,又播種一茬,田地里的四季輪作,綠了田野,富了農民。
引八方客游起來
人來了,錢就來了。完成了旅游景點的規劃和配套產業的發展規劃,如何吸引外地的游客到龍潭,并能夠真正留住客人,帶動當地的旅游消費,創造就業機會,讓農特產品真正變成商品,實現跨區域流通,讓鄉村旅游長期可持續地惠及當地農民,是龍潭旅游發展規劃中的重要考慮因素。
對旅游區而言,除各種自然風光、文化體驗外,旅游項目對旅游者而言,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各種旅游活動也是向游客集中展示規劃區風土人情和特色文化的平臺。
龍潭鄉優美的山水環境和傣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龍潭旅游小鎮旅游項目的打造提供了*的素材,規劃充分發揮其自然資源優勢和民族文化優勢,打造龍潭特色旅游活動項目,包括開展鵝頭山索道觀光、龍潭湖游覽、龍潭河棧道游覽、田間游覽、瓜果蔬菜采摘、休閑度假、濕地攝影、野生釣場垂釣等游覽活動以及在規劃區中設置特色商業街,將民族手工藝品和地方特產展示和出售給游客,增加游客對龍潭鄉及傣族文化的興趣,融慶、游、娛、購、賞、住為一體,打造龍潭旅游小鎮的一大旅游亮點。
下一步,龍潭鄉將聚焦一個節點,舉辦具有龍潭特色的節慶活動,打造知名節慶品牌,引爆龍潭旅游,為當地農特產品展銷提供一個平臺,助力農民實現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