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和甘肅省定西市確定對口幫扶以來,福州市在項目資金、產業發展、生態建設、人才培訓、勞務輸出等方面創新幫扶模式,漁魚兼授,在輸入脫貧“血液”的同時,大力提升貧困戶“造血”功能。
“主動把責任扛在肩上,盯緊工作目標,不急功近利,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事。”福州市副市長嚴可仕說。兩年多來,福州市共投入幫扶資金4.16億元,謀劃實施幫扶項目271個,惠及定西市建檔立卡貧困戶18萬人,帶動定西市建檔立卡貧困戶4.8萬人脫貧。
“扶貧車間”帶動家門口就業
立足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手工工藝型企業較多的優勢,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為原則,福州多次引導企業到定西市考察投資,建立分公司或加工車間。
晉安區幫助建立了一個全智能日光溫室“扶貧車間”,年育蝴蝶蘭65萬株,實現純收益520萬元,吸納當地貧困婦女50人務工,年人均增收2萬元。鼓樓區幫助岷縣建立岷山貓尾草標準化種植加工“扶貧車間”,帶動802戶貧困戶增收。晉安區還幫助渭源縣在上灣鎮建立“巾幗扶貧車間”,帶動貧困人口68人就業。
針對定西干旱少雨、生態脆弱的實際,福州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林)試驗項目1020畝,實現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的有機統一。完成6462畝“福州林”造林任務,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147人參加務工,累計勞務收入70多萬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
“2018年以來,福州共在定西設立‘扶貧車間’38個,帶動176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福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禮濱介紹說,“足不出戶實現脫貧,是很多貧困戶的*期盼。”
“陽光房”里培育新型農民
為確保幫扶項目*高效實施,福州編制了“福州-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三年行動規劃”,逐級完善脫貧攻堅項目庫。在產業扶貧方面,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龍頭企業+菌草產業基地+貧困村戶”等產業發展模式,建設“陽光房”。
“陽光房”是福州市結合定西當地氣候環境和設施農業實際,創造性開展的產業扶貧協作項目,具有占地規模小、品種多樣化、簡單易操作、生態環保、收益穩定等優點。福州市派出技術人員,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免費為貧困戶培訓相關技術,幫助貧困戶掌握菌棒、香菇、西葫蘆等作物的種植技術。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銷售、集中連片的形式,福州計劃在臨洮縣建設“陽光房”434座,累計投資721萬元,目前已建成355座,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帶動6個鄉鎮12村434戶貧困戶脫貧。
臺江區將扶貧資金以折股到戶、固定分紅的形式注入企業,由企業興建“陽光房”,吸納貧困戶務工、優先承包菇棚、優先技術指導、優先收購銷售,今年計劃種植100萬袋菌棒,預計帶動121戶貧困戶脫貧。
“農特館”拉動消費扶貧
立足消費能力較強、商業較發達的優勢,福州發動本地商超、物流等企業,堅持*化、標準化、外銷化,幫助定西產品打通產銷通道,在倉山、長樂、福清、連江等縣(市)相繼設立“農特館”,探索“消費+產業”扶貧新模式。
今年福州兩會期間,在委員、代表駐地設置“定西農產品展臺”,福州市四套班子領導專門到展臺為定西農產品站臺,進一步擴大消費扶貧的影響力。福州當地永輝超市等大型商超里,設立幫扶產品展銷專區,并利用華威菜多多電商網站、APP平臺等網購服務,以“實體+倉儲+配送+電商”的模式,線上線下擴大銷售。
福州市當地相關企業還積極在產品中采用定西黃芪、黨參等中藥材,推出具有“定西元素”的新產品。2018年,福州市消費扶貧實現銷售額1.04億元,累計銷售定西紅富士蘋果200多噸、黨參黃芪等中藥村10多噸、高原夏菜近萬噸。
眾人拾柴火焰高,福州還積極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多方參與對口幫扶定西,共發動132家企業商會、多個鄉鎮街道與定西28個鄉鎮、123個貧困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