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農業博物館】“肥料”是莊稼不可缺少的東西,肥料的制作和生產從無到有,都是隨著人們的思維和科技發展一步步走來,其趣有意,其景獨特,其知難得。
早在幾十年前,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叫“灰蕩”的專用肥生產基地,除此之外還會收集雞鴨鵝糞便,人的糞便和豬的糞便。
由于田多肥少,農民們又發明了加工肥,就是在田頭邊挖個坑,把田里的野草、田埂上的茅草連根帶皮刨出,放到坑里再引水發酵變成肥料,解決了應時之用。但田埂上的野草遭到毀滅性打擊,水土流失嚴重,很多田埂由于無草保護而造成坍塌,人們意識到這種積肥得不償失,只好另尋它路。
也不知怎么平地冒出肥料“三綠寶”就是綠萍、水葫蘆和水花生。
隨著時代的前進,農村肥料終于同科技搭上關系,人們將城里工業廢水廢氣進行開發,使廢料變成農寶,這就是“氨水”。于是,村村都在村頭挖個大坑,用水泥做成有蓋子的氨水池,氨水雖然好,但計劃供應仍然影響農村的種植。受氨水的啟發,農村又發明了沼氣,就是把生活垃圾、畜生糞便全部放進用磚砌成的大池子里,經過發酵產生氣體和水肥,氣體可用來生火做飯,點燈照明,酵水自然是上好的肥料,農村又爆發一場沼氣革命。
緊接著就有了化學肥料,即化肥。這東西著實厲害,一畝田只要幾十斤,啥肥料都不要,莊稼長勢誘人,特別是水稻由原來的畝產幾百斤變成超千斤,農民嘗到了科學的甜頭。后來,化學肥料不斷更新,有了鉀肥、嶙肥、尿素以及各種專用肥,科學越來越發達,農民的收成也越來越好,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講究飲食,對莊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用多年的化學肥料仍然遭到淘汰,代替它們的是綠色無害的有機肥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