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四川:紅色村落走上發展新路
四川:紅色村落走上發展新路
農業網   時間:2019/4/11 9:39:00  來源:四川日報  閱讀數:352

  柏埡鎮老房嘴村位于閬中市西南部,與南部縣老鴉鎮柏林村接壤,轄區內存有較多清代老建筑,自然人文資源頗豐,2016年入選四川省傳統村落名錄。
  
  作為經受過革命洗禮的紅色村落,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老房嘴村的振興之路怎么走?帶著疑問,筆者近日探訪了該村。
  
  紅色村落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近日,筆者隨柏埡鎮原綜治辦主任涂學猛前往老房嘴村吳家山,參觀紅軍紀念碑。吳家山半山腰上,矗立著高5.5米的吳家山紅軍紀念碑。紀念碑的四面分別刻有吳家山阻擊戰簡介、老紅軍生平,以及該村犧牲的16名紅軍烈士的碑文等內容。
  
  據《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紅軍在閬中》等資料記載:1935年4月15日,駐守吳家山的紅九軍二十七師七十九團三營在大埡山狙擊川軍劉湘的反擊,掩護主力北撤,經*一夜的激戰,有58名戰士英勇犧牲并長眠于此。為紀念這些英勇犧牲的戰士,2013年10月,閬中市政府在吳家山上修建了吳家山紅軍紀念碑。
  
  涂學猛介紹,吳家山所在的老房嘴村,因山高溝深林密、地勢險要、交通閉塞、不利于敵人追擊的地理優勢而成為紅色革命村莊。“如今祥和幸福的生活,是革命烈士浴血奮戰的結果,人們不應將他們遺忘。”世代居住在老房嘴村的72歲老人迭國正,從小聽老一輩講述革命故事,對革命先烈深懷景仰之情。在他的支持和鼓勵下,23歲的孫子迭建軍今年大學畢業后,毅然參軍入伍。其實,該村大學畢業后選擇參軍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傳承紅色基因,是老房嘴村每一位村民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
  
  勤勞肯干 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木結構的兩層小樓美觀大氣,窗欞雕花精美,院內干凈整潔,領著筆者一行參觀自己剛剛建起的新居,村民迭國正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與新居相距50米的地方,一棟灰瓦木結構的古樸小院便是迭國正一家之前數十年來居住的地方。一新一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思甜憶苦,方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這里地處偏遠,曾是大家公認的落后村。”迭國正說。鑒于基礎設施極為落后,2011年老房嘴村被南充市列為“革命老區貧困村”,在共青團南充市委、閬中市政府的幫扶下,村民們逐漸改變了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
  
  據老房嘴村黨支部書記宋永定介紹,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實施,在鎮、村干部的引導下,老百姓開始改變傳統的種養習慣,走上了產業興村、產業富民的新路。
  
  2015年,在政策的扶持下,返鄉農民高興元夫婦投資創辦了華興肉牛養殖公司,帶動全村100余戶群眾搞起了肉牛養殖。榜樣,便是前行的力量。規模達100畝的枇杷基地、220畝的乳桔和南方蘋果基地……如今,一個個由當地老百姓創辦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基地如雨后春筍,在老房嘴村涌現。
  
  依靠務工、土地流轉、產業發展等,2017年老房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300余元,多年的貧困“帽子”終于被摘掉了。
  
  發展旅游 傳統村落迸發新活力
  
  在前往吳家山紅軍紀念碑的途中,筆者注意到,一輛推土機正在進行道路施工。站在吳家山的山腰上放眼望去,山下的道路已現雛形。
  
  “正在修建的這條路是村里專門為紅色景點規劃的。”宋永定介紹,對照省級傳統村落振興規劃,未來幾年,包括吳家山紅軍紀念碑在內的紅軍戰斗遺址將被打造成紅色文化景點。
  
  在老房嘴村,不少灰瓦木結構的建筑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涂學猛介紹,這些建筑多為清代所建,“*具代表性的當屬迭氏宗祠、吳家大院等,共有100余套,其中閬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3處。”
  
  成功創建為四川省傳統村落后,如何利用好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建筑,是當地黨委、政府思考得*多的問題。
  
  目前,柏埡鎮已經對村里現存的老建筑逐一進行了登記,作為歷史文物進行保護。在此基礎上,還將組織專業人士,對已經破敗的老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力求讓這些經歷時光和歲月雕琢的老建筑煥發出新的光彩。按照該村的發展規劃,這些老建筑將成為老房嘴村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大看點。
  
  紅色文化浸潤、生態環境良好、老建筑煥發光彩,三種資源為老房嘴村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堅實基礎。“我相信老房嘴的鄉村旅游市場前景廣闊。”展望未來,宋永定目光堅定。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