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發布了2018-2019年度大漁創新獎的通知,共有5項成果獲獎,其中大漁創新獎基礎研究獎2項、大漁創新獎成果轉化獎3項。南海水產研究所榜上有名,由熱帶水產研究開發中心完成的“小丑魚全人工培育及養成技術成果轉化”成果獲得大漁創新獎成果轉化獎。
該成果針對我國熱帶海水觀賞魚優質品種缺乏與日益增長的優質苗種需求的矛盾問題,系統開展了小丑魚全人工培育及養成技術研究,取得了克氏雙鋸魚 Amphiprion clarkii等六種小丑魚人工繁殖的成功,建立了小丑魚的全人工親魚馴化、培育及人工繁殖、育苗和養成技術體系,為小丑魚人工養殖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有助于帶動我國海水觀賞魚養殖業興起,同時減少了天然海域野生觀賞魚的人工捕撈行為,有益于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意義。2013-2018年累計推廣小丑魚苗種26萬尾,累計新增產值259.4萬元。
該成果主要亮點有:一是明確了全人工小丑魚親魚培育方法及其繁殖習性、繁殖環境和營養促熟調控措施。培育的公子小丑魚及雙帶小丑魚產卵量分別達500-800、1000-1200,分別比文獻報道提高18%和200%;產卵孵化率均在90%以上,效果顯著,有利于解決目前小丑魚親魚產卵量低和孵化率低的問題,進而改善小丑魚養殖產量低的現狀。同時,從人工繁殖的小丑魚幼魚中選育的用于人工育苗的親魚配對成功率50%-80%,配對親魚兩年內產卵率50-65.5%,解決了小丑魚養殖中親本匱乏、體色單一的問題,做到了“有一對成熟產卵的野生親魚,約2年時間即可生產出滿足規模化生產所需親本”的水平,對海水觀賞魚養殖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成苗率獲得突破,雙帶小丑成苗率達65-71%,紅小丑73-82%,鞍背小丑 68-72%,咖啡小丑82-86%,遠高于國內外同行水平。三是構建了經濟、高效的小丑魚室內外循環水繁養殖模式,并對多種養殖模式進行了養殖評估,如長流水養殖、循環水養殖及人工海水養殖等,效果良好。四是在國內*突破規模化繁殖和親魚全人工培育的技術瓶頸,達到月*培育1-3cm小丑魚幼魚1萬尾水平。五是獲得國家授權專利8項,發表13篇文章,經鑒定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六是該成果推廣發展前景良好。項目占地面積小、用水量小、效益高,且市場前景良好,全國各地已經形成較具規模的海水觀賞魚批發市場,銷路有保證。1畝地即年產10萬尾、創造50-300萬元的年產值。目前已經在我國南方一些公司和個體戶中推廣,進行中小規模示范養殖,證明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