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脫貧攻堅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紅土地上興起綠色產業,貧困戶實現就地增收脫貧。”4月7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扶貧和移民開發局局長馬昌如說,去年全縣綠色減貧7481戶23575人。
挪“窮窩”,開拓綠色增收的新空間。“對‘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地方,已實施搬遷26014人。”馬昌如介紹,采取多種措施推動安置點搬遷戶發展產業和就近就業,優先扶持特色產業和安排公益性勞務崗位就業,確保了搬遷貧困戶穩得住、有事做、能發展。
把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劣勢轉化為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突出茶葉、中藥材、生態養殖、蔬菜等主導產業,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該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去年新建高標準油茶、山核桃、中藥材等基地17萬余畝,規模種植茶葉、有機稻和獼猴桃等基地23萬余畝,規模發展家畜家禽養殖業550萬余頭(只),引導2.7萬多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實現71個貧困村扶貧示范基地全覆蓋。
“每月不但增加了500元的收入,還有更多的時間照顧長年臥床的老伴。”全軍鄉全軍村的熊德發失去勞動力,其妻馮克云被安排從事環境衛生公益性崗位后,如今見人就夸就近就業的好處。從全縣看,已累計開發油茶管護員、生態護林員等村級公益性勞務崗位12546個,其中2018年新開發崗位7910個,基本實現了貧困戶“戶有一崗”。
“美景”繪就“錢景”。目前,這個縣已經實施覆蓋22個鄉鎮26個村的鄉村旅游扶貧項目,263家旅游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戶1183戶8501名貧困人口,通過鄉村旅游就業、旅游產品開發、資產入股分紅等途徑實現增收脫貧。
作為光伏扶貧的發源地,金寨縣已完善19萬余千瓦的光伏扶貧電站的智慧監管功能,實現2.4萬余戶貧困戶參與光伏入股享受不低于3000元的年收益分紅或發電收入。“雖然是貧困縣,但*不要‘黑色’GDP。”縣長汪東表示,將繼續打造讓貧困人口參與多、獲得感強的新興綠色產業,*終達到脫貧與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效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