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國家政府開始鼓勵農業創新與跨國投資。2018年9月,越南副總理提到,非常支持更多農業公司通過創新的技術到越南擴大市場。在東南亞新興市場國家,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依然是經濟上*脆弱的群體,保障農業生產對于這些國家的政府來說幾乎是*優先級的工作。
同時,各國也相繼出臺鼓勵農業投資的政策。
如2018年8月,越南政府決定減少50%有關農業投資的行政審批流程,并為符合越南農業發展需要的產品及其公司提供不超過150億越南盾注資,以及為相關企業提供土地租金減免等等。
而2016年緬甸政府重新組建的緬甸投資委員會則將吸引農業投資并為之提供一站式服務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目前工作重心在吸引泰國投資(因為泰國在緬甸的農業投資已有顯著規模),但也在積極尋找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投資者,并為之提供法務、用地等方面的便利。
在東南亞國家,技術變革是農業創新的關鍵助推力。這既包括*基礎的通信與互聯網的普及,也包括農業智能化、數據科學的成果在農業領域的推廣。
通信與互聯網方面,以緬甸為例,2010年互聯網使用率是0.3%,而到2017年則超過30%;2010年只有不到7%的人擁有手機卡,一張手機卡的價格超過1000美元;2017年緬甸國民則平均人手一張手機卡,每張卡的價格下降到1美元左右。電信行業的變革與緬甸對外開放使得該國農民獲得了信息世界的入場券,從而使得開發面向傳統上與信息世界隔絕農民的C端信息服務變得可能。
2015年,緬甸耶津農業大學的兩個校友開發了一款農業知識問答類APP,專注于為農民和農學家互動提供一個問答平臺。到2018年年底,已有近3000名農學家與超過10萬名農民在手機移動端進行了互動。這樣的現象也是移動互聯網在緬甸井噴式發展之后出現的。
農業科技方面,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瞄準了農業產品的供應鏈管理、農業大數據和智能化領域。在不少農業國家,與農產品供應鏈有關(如農產品的儲存、運輸、加工等)的技術推廣正逐漸獲得資本青睞。比如緬甸一家企業開發了一款通過太陽能發電驅動干燥機的設備,用來干燥含有致癌元素的辣椒,為了在辣椒運輸到目的地后且開始研磨和包裝之前,徹底和衛生地實現干燥。
此外,大數據、物聯網、衛星遙感等技術也開始在東南亞國家運用于農業領域,并顯露出不小的商業前景。
比如對于漁業生產來說,“*”捕魚是一項既有挑戰、成本又高的工作,漁業80%的成本都花費在飼喂環節上,且傳統的飼喂方法無法很好地監控飼喂進度與效果,造成大量浪費又不能保證質量。而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的理念,開發出智能操控和實時數據監測的系統,就有希望幫助農民通過一款智能手機的應用更好地完成魚類和蝦類的飼喂。這一想法目前已經在印度尼西亞開始實現,相關的初創企業也已經獲得*風投和媒體的高度認可。
除政策支持、技術變革帶來廣闊商業前景以外,東南亞國家的農業創新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有顯著的社會影響。
由于大部分農民生活在鄉村,且在農業價值鏈中的話語權不足,在東南亞地區依然屬于*脆弱或貧困的群體。農業的變革性創新帶來的知識普及、技術推廣或海外投資,有助于幫助東南亞國家的農民獲得更好的市場渠道或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農業價值鏈中的地位獲得提升。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公平貿易。公平貿易的初心是促進產業鏈各方的平等權利,事實上其也是有很強的商業價值。一方面,公平貿易產品的生產者更有動力生產*優質的產品銷往市場;另一方面,倡導公平貿易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地被消費者認可,并更有可能獲得優質訂單。
比如咖啡行業,近來緬甸很火爆的一家咖啡公司,就是公平貿易的堅定推動者,其堅持為想要種植咖啡樹的村民分發咖啡樹,并依靠樹蔭遮蔽醫院以綠化環境,且將咖啡銷售額的10%用于周邊村莊的教育發展。這一做法受到當地民眾的堅定支持,助力其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咖啡銷售額躋身緬甸全國前五(包括在緬甸經營的國際公司)。
當然,東南亞農業發展的潛力還沒有被完全釋放出來,相對來說更適合耐心資本的參與。雖然這是一塊很大的“長尾”市場,但卻十分考驗經營者有效組織品牌、推廣產品的能力,而且未來該領域的頭部企業也必須是足夠“本土化”的,這些也是到東南亞進行農業投資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