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芋喜暖,耐寒耐旱差,25攝氏度左右是毛芋生長期的*適溫度。”“毛芋在播種時要做好田畦,每株的間隔在25厘米左右……”
近日,在慶元縣黃田鎮開展“百名干部助百戶產業增收大行動”活動中,來自慶元縣交通局、慶元縣紀委、慶元縣黃田鎮等部門的上百名干部齊聚曹嶺村,為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結對曹嶺村低收入農戶增收基地暨干部(職工)技能實訓基地揭牌,百名干部還在基地種下20000多顆毛芋。
曹嶺村作為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結對村,此次流轉100畝土地,用于加入瓷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低收入農戶,實行一年三次輪作,種植蘿卜、玉米、油菜等農作物,帶領低收入農戶增收。
21戶低收入農戶作為當天的主角,早已在田頭翹首以盼。
“我們懂得技術不多,種植毛芋簡單,易生長,產量高。”82歲的低收入農戶王正則看著眼前的毛芋地,對今年鼓起“錢袋子”充滿希望。
王正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此次種植了1.5畝毛芋,一般情況下,每畝產量在5000斤左右,如果管理好收成能達到6000-7000斤,按去年市場價每斤1.2元,今年他將實現收入5000多元。
有了好的收成,還要有好的銷路。此次幫扶從福建松溪挑選了上好的毛芋種子,等到秋季豐收,收獲的毛芋將銷往浙江交通技師學院等省交通廳下屬院校,“兩頭包”給低收入農戶吃了顆“定心丸”。
種植毛芋并非空穴來風。緊扣增產、增效、增收的目標任務,早已召開村級低收入農戶增收脫貧座談會。
除了村集體種植毛芋,吳新河種植水稻,吳麗青畜禽養殖……鎮村黨員干部“捆綁”低收入農戶,細化、實化、強化增收措施。為了避免扶貧產業千篇一律,推行“一戶一策”,各戶做好自家“頭”號招牌產業,避免了“增收路口”再堵車。
“低收入農戶勞動力不足是主要問題。”黃田鎮副鎮長吳鴻芬表示,通過產業幫扶,變“輸血”為“造血”,讓低收入戶從“等靠要”心態變成了“主動干”,實現脫貧致富。同時,借此契機,也成為黃田鎮技能干部的“實訓場地”。
據了解,通過幫扶,曹嶺村集體經濟每年將增收3萬元以上,21戶低收入農戶增收2000元以上。
流轉集體土地種植農作物是省交通廳今年對口幫扶以來的有力舉措,省交通運輸廳特派指導員、曹嶺村*書記張小寶表示,接下來將根據結對幫扶五年計劃,全力支持曹嶺村三級交通運輸服務站建設、選送曹嶺村家庭貧困的初中畢業生到浙江交通技師學院和浙江公路技師學院就讀等方式,幫助曹嶺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助力曹嶺村實現鄉村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