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地方借鄉賢返鄉祭祖之際召開鄉賢聯誼會。如今,“新鄉賢”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鄉賢文化不斷被繼承、創新并發揚光大。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在“關于進一步重視弘揚鄉賢文化的提案”中稱,植根于中國鄉村的鄉賢文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資源,是傳統文化在鄉村的具體體現,是中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所謂的“新鄉賢”,即中國農村*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的人。他們不但“有德”,而且“有為”,不但遵紀守法、和睦鄰里、急公好義、正直無私,為鄉村的和諧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在扶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鄉賢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國家鄉的母土文化。然而,在商品文化激情澎湃的大環境,“鄉賢文化”漸漸沉寂一時,鮮少有人提及。“鄉賢文化”被忽視,對于實現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無疑失去一個有力的抓手。而弘揚鄉賢文化,有助于引導農村居民崇德向善,對鄉村人文精神產生高度認同,重塑鄉村倫理共識,培育文明鄉風,為鄉村社會的發展積蓄力量。
時代賦予了“鄉賢”以新的內涵,也賦予了其新的責任,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揚。一方面,鄉賢文化不僅能夠為鄉村社會提供一定的道德規范,還可以為村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一定的導向。另一方面,各地應當將有能力、有見識的鄉賢納入鄉賢參事會、村民議事會、鄉風評議會等組織,幫助村兩委共同管理村務,使其參與、融入到基層管理中,充分弘揚鄉賢文化的精神,提升農村的基層治理水平,發揮鄉賢群體的帶頭作用,從而更好地服務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新鄉賢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要通過弘揚鄉賢文化,壯大鄉賢群體、增強鄉賢力量,搭建鄉賢與鄉村社會有機融合的平臺,讓越來越多的新鄉賢參與到鄉村的建設與發展中來,從而促進文明家風、鄉風的形成,助力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