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前郭大地,春林初盛,春風十里。坐落在查干花鎮的大棚縱橫交錯,伴著陣陣微風,時而沙沙作響,宛如一片片白色的花,生長在褐黃色的大地上。走進其中,發現蚯蚓涌動,綠植繁茂。經過一番觀察和攀談,得知這里是查干花鎮政府為了引導農民發展綠色農業,改善當地人居環境,實現群眾附近就業而引進的聚贏生物質新能源蚯蚓養殖基地(以下簡稱蚯蚓養殖基地)。
據蚯蚓養殖基地董事長張鳳林介紹,今年他們將在40000平方米土地上養殖蚯蚓,30000平方米土地用于種植綠色有機的經濟作物和蔬菜。相比去年,蚯蚓養殖基地今年有了較大面積的擴建。他還告訴記者,蚯蚓以土壤中的動植物碎屑、糞便以及人類生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垃圾為食,經常在地下鉆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進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進而提高產量和質量,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同時,蚯蚓因自身的雜食性以及食物在體內酶化作用而具有分解性。它的糞便,甚至它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有機肥料,可以生產出安全、綠色的農作物。
倚良田沃土添補腰包地處前郭縣西部100多公里草原地帶的查干花鎮屬鹽堿土地。該鎮黨委書記王雷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單位產量,多年來農民向田地大量投入化肥,使土地進一步鹽堿化,有機物質流失。作為旱田農民,想要從大田中受益,還是需要良田沃土。因此,為了改善土壤環境,進一步引導農民認識和發展綠色農業,該鎮決定引進蚯蚓養殖基地,作為鄉村振興、綠色農業發展的試點工程。“去年我們三次到聚贏生物質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長嶺的蚯蚓養殖基地考察,10月份正式引進該項目。目前僅蚯蚓出售一項就已創收15萬元,其他經濟作物的產量同比流轉前的土地每公頃增收2500公斤。”王雷說,“這證明蚯蚓養殖基地的引進是正確的,雖然目前是在小范圍擴大養殖面積,但前景可觀。”
以垃圾內銷改善環境查干花鎮是以蒙古族群眾為主要人口的鄉鎮,多數村屯實行半牧半耕的生產方式,尤其蒙古族聚居地,多數家庭養殖牛羊。牛羊糞便除部分用于自家耕地肥料以外,剩余部分均成為鄉村垃圾。查干花鎮還大面積耕種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秋天產生大量秸稈,沒有地方可以存放,成為田間地頭的垃圾,影響村容村貌,甚至因為焚燒而污染空氣。而蚯蚓的養殖,可以實現鄉村垃圾的內銷處理。“入駐以后,我們就與當地的一家養牛合作社有了合作。收購他們的牛糞喂食蚯蚓,不僅免去了我們去外地尋找蚯蚓食料的麻煩,也為養牛合作社處理牛糞提供了便利,有效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張鳳林說,“同時,我們還收購秸稈,將其加工成蚯蚓食料,減少當地人隨處堆積秸稈破壞村容以及焚燒秸稈而造成的空氣污染。”
新業態項目就近就業科技的發展簡化了農業生產程序,實現了大部分耕作環節的機械化,農民有了大量的農閑時間用于發展第二產業。然而,由于文化層次和家庭結構等因素,第二產業的發展和進城打工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無法調節的問題。因此,就近建設產業,實現當地就業,增加農民的額外收入,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提上了日程。張鳳林告訴記者,就目前蚯蚓養殖的面積和蚯蚓養殖周期來看,需要10余名工人長期在基地工作,月工資3000元。除此之外,平時還會需要一些臨時工在基地進行作業,一些沒有資金發展第二產業也無法進城務工的農民,可以在蚯蚓養殖基地務工,貼補家用。“去年雇用的6名工人,自開工到現在,每人已經收入18000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