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組織農業專家對長樂區文武砂鎮的地膜栽培馬鈴薯示范田進行驗收。經統計,示范田內的閩薯1號、閩薯2號等多個馬鈴薯品種運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后,產量比普通種植的馬鈴薯高出約一成。
在文武砂鎮三站種植區,農業專家對示范田內地膜覆蓋栽培應用區和非應用區的馬鈴薯隨機各抽取3塊同樣種植面積的馬鈴薯,當場收獲并統計產量。*終得出的結果:3個非應用區鮮薯折合畝產量3618公斤,3個應用區鮮薯折合畝產量3976公斤,地膜覆蓋栽培可實現增產約一成。
農科院農業專家介紹,馬鈴薯是我省第三大糧食作物,福州全市種植面積約有12萬畝,其中,長樂區是傳統種植區,面積約4萬畝。由于種薯質量、水肥和病蟲害管理等不穩定因素較多,馬鈴薯難以保持恒定的產量。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通過多次調研與試驗,制定了福建省地方標準《冬種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規范》,于去年在長樂區文武砂鎮開始試點。經過一個種植周期,結果喜人。
該專家表示,今年,該技術將在全省進行推廣,為廣大薯農帶來效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