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以來,筆者留意看到,僅新華社播發的河北省遵化市農民“人勤春來早、農民備耕忙”的圖片新聞就達24組、50余幅。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展示農民在自家大棚里的忙碌身影。這些帶有濃厚鄉土氣息、令人賞心悅目的圖片新聞,大都出自*攝影大師劉滿倉之手。
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的火焰越燃越旺。地處燕山南麓、長城腳下的河北省遵化市,近幾年來,瞄準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蒜黃大棚、育種大棚、枸杞珍珠柿等溫室大棚,在廣袤的田野上迅速崛起、星羅棋布。目前,占地總面積超過萬畝、遍及全市農村的4000多個溫室大棚,其中香菇種植每個大棚年均純收益可達10萬元左右,僅蔬菜一項年創綜合產值超過2.4億元。如今,溫室大棚已成了全市農民增收創富的“綠色銀行”和鄉村振興的一道靚麗美景,處處散發著“農旅融合”發展的芳香。
談起遵化市農村溫室大棚設施農業的發展,分管“三農”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長梁輝介紹說,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典型示范、逐步推廣、各具特色、點面開花,由“一村一品”發展到“多村一品”,是遵化市的基本做法。就拿“小蒜黃”種植來說,夏季用冷庫儲存蒜種,人工打破休眠期,人為控制蒜種發芽,這樣就可以一年四季栽培蒜黃。朱山莊村是遠近聞名的蒜黃生產基地,已成功申報注冊了“興韻”蒜黃品牌,產品銷路一直很好。
為發揮朱山莊村種植蒜黃的示范帶動作用,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在全市大力推廣。西留村鄉學漢坨村一名村干部,通過到朱山莊村學習取經回來后,在本村率先建起了蒜黃大棚,并吸引帶動村民將150多畝玉米改種蒜黃大棚,每畝每年可增收6000多元,使農民嘗到了種植蒜黃的甜頭。蒜黃種植產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華北地區蒜黃種植產業基地,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全市蒜黃產業已發展到13個村、127戶,蒜黃大棚已達2600余個,年產量達1500萬公斤,產值突破2億元。
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帶動、管理和技術服務功能。眾鑫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現有成員1300多人,共建有566個菌棚,帶動周邊3000多戶村民通過栽培香菇致富。起初該社先期規劃建設了100個大棚,采用利潤分成的模式給農民使用。農民得60%、合作社得40%。農民零投入就可以進行香菇種植。通過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種植大戶示范引領,農技專家提供技術支持,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目前,該市擁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40多個,年產食用菌30余萬噸,年綜合產值超20億元,食用菌種植已成為一大特色產業。
大力實施“農旅融合”發展戰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團瓢莊鄉山里各莊村是遠近聞名的“草莓村”。80%的草莓都是供來自各地的游客觀賞采摘,剩下少部分留作客商預定。近年來,該市注重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積極引進航天育種、枸杞珍珠柿、草莓等品種,適時組織開展農產品采摘節、旅游文化節等活動,使“農旅融合”開展的有聲有色,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創收路子越來越寬,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
據統計,到目前全市已建成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優質果品產業園14個。僅山里各莊村“亞太農業旅游觀光園”就建成110個溫室大棚,100畝優質綠化苗木基地,200畝葡萄采摘園。
縱觀全市,一年四季春滿園,千年古縣展新顏,果實累累萬里香,轉型發展譜新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