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內蒙古杭錦旗乍暖還寒。在該旗獨貴塔拉鎮杭錦淖爾村內蒙古榮瑜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沙漠養鵝產業園里,一隊隊雪白的鵝群在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太陽能發電項目光伏面板下嬉戲,王四堂臉上情不自禁地堆滿了笑容。“經過幾年的堅守,我們的肉鵝、鵝蛋,已遠銷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而且供不應求。”王四堂說。
外出打拼小有成就
杭錦淖爾村北靠黃河南接庫布其沙漠,這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以農耕為生,家家戶戶多年不變的生產方式是種玉米、葵花,再養上少量的羊、一兩頭豬。出生在這個村的王四堂由于家里條件有限,1999年高中畢業后就獨自一人外出闖天下。從一個打工仔做起,一路拼搏,直到有了自己的建筑裝飾公司。小有成就的他深深懂得創業的艱辛,也時刻念著家鄉的父老鄉親。
在南方做生意過程中,他接觸到了養鵝產業,隨著對這一產業的逐漸認識、了解,他很快意識到,南方的養鵝產業雖然發達,產業鏈完整、規模龐大,但由于人多地少,污染問題始終難以徹底解決,那么是否可以在遼闊的北方發展起來呢?經過多次考察家鄉的條件,拜訪禽類養殖專家,他終于下了決心要回家鄉發展養鵝產業。
回鄉養鵝遭遇波折
2016年,他回到家鄉利用黃河岸邊水草豐美的環境試養了500只肉鵝,當年獲得成功。于是,他又聯合5戶村民組建了榮瑜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鄉親們一起養殖。為了盡快掌握飼養技術,他派出合作社成員到南方學習;為了確保成活,他們的鵝苗都要從南方孵化調運。2017年春,他們在獨貴塔拉鎮建立的4個養殖區全部飼養成功,鵝苗成活率達到85%以上。
然而,正當王四堂帶領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時,2017年夏,一場突如其來的禽流感幾乎讓他們的養鵝業遭受滅頂之災。雖然他們的養殖基地并沒有發生禽流感,可是運銷渠道受阻,從南方訂下的鵝苗被截回;圈養違背了大鵝的天性,密度太大又下不了水,在炎熱的天氣下大批白鵝中暑死亡。近一個月,他們的養殖規模一下子從16000只驟降至7000只,養鵝產業只能勉強維持。
而此時的王四堂并沒有放棄,他一方面重新調整、強化合作社內部管理,一方面四處奔走爭取各方面的支持。經過不懈努力,2018年,億利集團將2萬畝光伏板下植被的養護工作交由合作社負責,并無償提供全部板下空地和現成的灌溉深井,合作社負責板下植被的免費養護和部分光伏面板清洗工作。
擴大規模一起致富
養殖基地的擴大給合作社帶來了無限希望,成員也由原來的5戶增加到了11戶。在悉心養護好原有植被的基礎上,王四堂帶領合作社不僅擴大了甘草、紫花苜蓿、沙打旺的種植面積,還種植了玉米等飼料作物,既增加了沙地肥力,促進了牧草旺盛生長,又為白鵝提供了充裕的飼草料。養殖品種也由原來的單一養鵝變成了鵝、大雁、土雞等禽類一起養。
2018年7月初,杭錦淖爾村和烏蘭淖爾村的22戶貧困戶分別從合作社免費領到了10只小鵝。合作社還專門指定了技術人員為這些養鵝戶進行全程飼養技術指導,鵝蛋和肉鵝全部按市場價回收,目前這22戶貧困戶全部見到了效益。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全村先后有20多戶村民開始從事白鵝的散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