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酸甜的口感和兒時的情懷,西紅柿成為這個春季的“網紅”。在福山區回里鎮西回里村,西紅柿成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2018年合作社收入32萬元,其中入社社員土地入股分紅5萬元,村集體資金入股分紅7萬元。傳統的西紅柿買賣為何做得這么紅火?
昨天,記者走進西回里無土栽培示范園,分包房里工人們一邊忙活著分揀、裝箱,一邊和記者絮叨著這個忙活的開春:“大家走親訪友都想帶點稀奇的、新鮮的,我們產的水果西紅柿口感好、外觀好、儲存時間久,特別受歡迎”。
合作社領辦人、西回里村黨支部書記鄧敏告訴記者,從過年回來,合作社的訂單就沒停過。目前一共5個無土栽培大棚,種了西紅柿和黃瓜兩個品種,每種都是供不應求。這5個棚是個遞進的種植過程,一個處于開花期,一個結果期,一個成熟期,能確保訂單的配送,“你看順豐的小車好幾輛,都是發快遞的,網上的訂單也很多。”鄧敏笑著說。
原來,為了進一步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帶動群眾致富,2018年初,西回里村就開始了“黨支部+合作社”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班子有干勁、群眾有意愿,但是缺少的就是“好項目”和“行內人”,如何才能降低風險,達到穩賺不賠的效果,是西回里村“兩委”班子一致想要突破的發展集體經濟的瓶頸。*終,經過數次的外出考察、學習,多次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商議、論證,并經過鎮級領導的指導和支持,西回里村開創開展了“黨支部+合作社+專業能人”的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模式,2018年引進專業第三方暨煙臺市福山區綠港果蔬專業合作社加入村級合作社,共同建設50畝果蔬種植無土栽培項目。總投資400萬元,村級合作社以農戶流轉的50畝土地和村集體75萬元資金入股,剩余資金投入、運營管理均由綠港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充分依托綠港果蔬專業合作社在市場、銷售、技術等方面的成熟經驗,村級合作社不僅持有股份并占有固定資產,確保增收的前提下還降低了運營風險。
鄧敏介紹,整體項目計劃分3期打造,計劃建成10個大棚。目前處于第二期,已經建成5個大棚,吸納當地勞動力20余人,主要種植了有機黃瓜、西紅柿等作物。2018年合作社收入32萬元,其中入社社員土地入股分紅5萬元,村集體資金入股分紅7萬元,用于村級運轉保障金和村民福利發放金。下一步,在完成剩余5個大棚建設后,計劃啟動100畝核桃林的規模種植項目,逐年帶領農戶農民增收致富。“黨支部+合作社+專業能人”的發展模式,不僅調動農民入股的積極性,更是降低了村級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經營的風險性,彌補了村里缺少技術能人、運營專家的缺點,與此同時,通過合作培育了本土本村技術人才,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持續發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才能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福山區積極探索村級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新途徑,充分發揮村級黨支部對外爭取政策、資金、人才、項目和技術,對內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實現分配公平、共同致富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市場優勢、生產優勢雙向融合,著力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力,有效提升農村集體經濟實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