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象山墻頭鎮下沙村丹能烏骨羊養殖場,一幢二層羊圈“別墅”映入眼簾。一大群烏骨羊住在二樓的漏糞床上,一樓則用于臨時堆放羊糞。每個羊圈內均配有自動飲水碗、舔鹽磚等,烏骨羊只需用鼻子輕輕觸碰飲水碗,飲水碗便會自動注水供羊喝。“寶寶,讓媽媽親一下!”養殖場負責人陳丹芬親熱地抱著一只小羊羔。懷中小羊仿佛聽得懂人話,主動將頭湊到了“媽媽”的嘴邊……
據了解,烏骨羊分為烏骨綿羊和烏骨山羊,全世界*的原產地在云南怒江州蘭坪縣。烏骨羊體內含有大量黑色素,骨、肉、毛、牙齦、舌頭等都呈烏色,具有極高的藥用和保健價值。由于全身是寶,烏骨羊被譽為我國獨有的“黃金羊”“藥羊”。
陳丹芬與烏骨羊“結緣”源于一檔電視節目。“2012年,我無意中看到央視7套在播放烏骨羊專題片,頓時被這種‘羊中*’所吸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有市場前景。”她從中嗅到了商機。
2013年正月初八,陳丹芬只身趕到云南省蘭坪縣考察后,決定養殖烏骨羊。她在下沙村租了20多畝地建起了專業化養殖場,整個羊圈坐北朝南,配有44扇窗戶和8臺換氣扇,以符合向陽、干燥、通風的養殖條件。同年5月9日,陳丹芬以每只1萬元的價格,*引進了40只烏骨種羊,其中母羊38只。
由于是“門外漢”,陳丹芬在養殖中一有不懂就向畜牧專家請教,或自己上網找資料學習。即便如此,她仍走了不少冤枉路。“起初,一些懷孕的母羊被放出去時互相擠壓摔倒,導致流產;還有些羊體內長寄生蟲胃口不好,沒有及時治療導致消瘦……”吃一塹長一智,陳丹芬自己學會了給羊助產、打針。
*“慘痛”的經歷是2013年夏天,由于持續高溫,陳丹芬沒有及時給羊剪羊毛,導致4只懷孕母羊因溫度過高死亡,“那次事情后,我立即又給羊圈加裝了15臺吊扇降溫,同時每年4月開始剪羊毛。”
如今,陳丹芬說起“養殖經”來頭頭是道,她說:“養殖烏骨羊難度不大,*重要的是做好防病、衛生工作和正確添加飼料。”夏天時,她每天打掃羊圈衛生并消毒,還給羊喂食花生秧草粉、艾葉草粉等綠色飼料,以提高羊的抗病力。
目前,陳丹芬的養殖場里有240多只烏骨綿羊和烏骨山羊,“活羊售價每公斤100元,羊肉每公斤200元,還供不應求。種羊每只售價五六千元,一年能賣100多只,去年養殖場銷售額80多萬元。”她說,就連烏骨羊的羊糞也是“搶手貨”,附近果農以每拖拉機1200元的價格搶著來拉,“目前,我正在和福建客商洽談,計劃在附近合資建造一個大規模的奶羊基地。”這位“羊媽媽”的致富經越念越有心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