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我國探索無人化農業生產之路(圖)
我國探索無人化農業生產之路(圖)
農業網   時間:2019/4/16 10:26:00  來源:東方城鄉報  閱讀數:368

農業機械化

  由于中國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土壤類型、作物種類、農藝要求的多樣性,農業領域無人駕駛技術需要適配不同的平臺和作業機具,同時也需要標準化農田等其他要素的緊密配合。目前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已經得到了政府、高校、科研機構、農機廠商和用戶的大力支持,基于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未來將*終實現無人化作業的農業生產模式。

  無人化*農業推廣 改變農民工作方式

  “我有時候坐在里面,沒事了玩玩手機、玩玩游戲,接個電話。”

  說這話的不是一位偷懶的公司員工,而是新疆新湖農場的農機駕駛員蔣利清,無人駕駛農機的推廣已然讓他的工作方式發生改變。

  開闊的田地里沒有城市路面的黃白標示線作為參照。農機駕駛員用插標桿作為標志保證拖拉機直線前進,800米長的田地插標桿就需要30到40分鐘。現在,蔣利清只需在田地兩頭各插一根,騎摩托車不到5分鐘完成,拖拉機掛上擋就“自己”跑起來,地犁得又直又好。

  從新湖農場所在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黑龍江建三江,到江蘇興化無人示范農場,傳統的農業生產力和生產模式正在被逐步取代,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助推無人化的*農業發展。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企業合眾思壯公司首席科學家沈軍介紹說,*農業綜合應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和自動化控制等技術,從選種、播種到施肥、施藥、收割進行精細準確的管理。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分遙感衛星項目的順利開展以及5G網絡的推廣更是為中國發展*農業提供了契機。

  舉例來說,新疆春播時節持續大約10天,一名技術熟練的農機駕駛員通常能完成2000畝左右的工作量。自動駕駛播種又快又直,不受時間和天氣的限制。在農機安裝自動駕駛系統后,這名農機手的工作量能達到3000畝。

  在收割季節,機械*度越高對農作物的損傷就越小。依托北斗導航系統的自動駕駛農機精度在2.5厘米,可以實現管理調度效率提高30%以上,農作物產量提高約3%,燃油消耗節約10%左右,土地利用率提高約3%。

  而近日正式投入使用的高分六號遙感衛星,能快速實現對大面積農作物和農田環境的監測。配合無人機、地面傳感器,農作物長勢、病蟲害、土壤肥力、光照強度等各種農情信息盡在掌握,而5G網絡的應用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

  沈軍表示,下一步有望讓無人機在目標地塊飛行收集數據,根據不同地塊的特點設定個性化方案,實現真正的二十四小時無人操作。

  無人機成了“新農具” 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局面

  行走在河南滑縣鄉間,微風吹過,返青的麥苗綠浪翻滾,滿眼的綠色心曠神怡。全縣180萬畝小麥,年產90萬噸,產量連年全國*,“中國小麥*縣”“豫北糧倉”的稱號名不虛傳。

  中午剛過,白道口鎮郝村種糧大戶劉飛便來到田頭,“約好了兩點鐘,該來了吧?”他跺著腳有點著急。

  不一會兒工夫,植保小分隊趕到,一番調試,“大家伙”終于登場了——無人機轉動旋翼緩緩升起,一團霧雨隨即噴出,在空中向前推進,田里的麥苗隨氣浪搖曳,盡情享受著“藥浴”。

  “以往種麥,打藥是*頭疼的事,雇人費工不說,還打不勻。”劉飛說著舒展眉頭,“還是高科技好,無人機打藥,能均勻噴到葉片和根部,一畝作業費才7元,省水70%、省藥20%,里外算下來省了好幾十塊錢。”

  農機化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狀況。同樣種小麥,這位30多歲的新農民與父輩們不同,“我流轉了80畝地,不靠機械化根本干不過來。”劉飛坦言,這些年他購置了播種機、收割機,從種到收,大機械撒著歡施展拳腳。

  無人機是個技術活,要請專業的人來干。只見飛防手李成帥手握搖桿,左右開弓,靈活操縱航向,“飛行高度控制在一米五到一米八,要注意風速、風向,保證打藥效率,單機*可作業400多畝,能頂40個人同時作業。”

  市場有需求,社會化服務快速發展。慧飛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飛說,公司像李成帥這樣有資質的飛防手50多人,植保無人機有54架。*近兩年,在滑縣,無人機成為春管的“新農具”,數量突破了幾百架。去年小麥“一噴三防”無人機作業5萬多畝,估計再過兩年,飛防面積能占到60%。

  和許多農村一樣,滑縣也面臨“誰來種地”的困擾:年輕人外出打工,種地的多是老人婦女,社會化服務如何對接一家一戶?

  “穩糧食是責任更是使命,必須構建新型農業服務體系。”安陽市委常委、滑縣縣委書記董良鴻說,縣里通過手機、移動互聯網,讓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聯結一家一戶,打通科技入戶“*后一公里”。

  “滴滴”,一條信息發到黃國興手機上,“又來訂單了,老店鎮東馬莊村,小麥澆水8畝,得抓緊安排。”這位白道口鎮西河京村農民,是當地有名的種田好把式,帶頭成立了合作社,組建機械服務隊、農技指導站,憑著“硬實力”,成了縣里農技服務平臺的指定服務點。

  “手機種地,如今成了滑縣農民的新鮮事。”老黃說著,打開手機上的“農管家”演示,點開“小麥服務”菜單,耕種、澆地、打藥、機收等一項項明碼標價。農民選好項目一鍵下單,平臺就將訂單派送到服務點,照單作業。除了保姆式服務,還有更專業的指導。縣里組織30位*農技專家,指導小麥、玉米、花生等實用技術,農民有難題,能與專家點對點交流。

  “‘農管家’相當于農民版的網上外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勇說,去年8月試點以來,非常受歡迎,接單100多個,今年準備在390個村推廣。“發揮好‘新農具’作用,通過代耕代種、托管推廣標準化生產,就能擦亮滑縣優質小麥品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