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片的赭黃土地猶如一塊傷疤,不合時宜地“鑲嵌”在青山綠水中。兩年前,這里是綠油油的樹木,卻被全部砍伐掉,對此村民紛紛拍手稱贊,這是怎么回事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做好生態屏障守護者,種植桉樹長遠會對生態環境、生存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所以我們把本村出租出去、種上桉樹的1000畝山地收購回來,砍掉桉樹后重新種上沙田柚。”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嶺背鎮犁頭村黃坳村小組黨支部書記歐國強說。
砍掉桉樹種上了沙田柚
嫩黃的葉子已吐露枝頭,點綴了赭黃的土地。
12年前,黃坳村將本村1000畝山地以每年1萬租金轉讓出去,租期長達30年,承租方在此種下桉樹。
桉樹對生態環境破壞大,被老百姓稱為“缺德樹”,用黃坳村理事長歐國衛的話來說,不僅土壤質量變差,而且周邊村小組也怨聲載道,“水井的水都有點變黑了。”
“我們要‘留點飯給子孫后代吃’,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在歐國強倡導、組織和引領下,帶領4名村民成立了眾聯種養專業合作社,以120萬收購了出租的土地。
歐國衛說,合作社砍伐桉樹后,他們租用了4臺鉤機挖掘掉桉樹樹頭,平整了土地,于去年年底種下了200畝蜜柚和600畝沙田柚,“樹苗長勢良好,預計兩年后就可掛果。”
眾聯沙田柚產業園首期已投入資金近600萬元。首期啟動資金中,合作社自籌資金約300萬元,并以7%的年利率向嶺背鎮9個村級信用合作部共借貸300萬元,在解決資金缺口的同時增加了相關村的集體經濟收入。
既要共同致富 也要守住生態環境
歐國強選擇種植沙田柚這是有“底氣”的。嶺背鎮沙田柚頗具盛名,其歷史悠久、品種優良、果實碩大、果肉爽口、清甜多汁,遠近聞名。據了解,為推廣沙田柚種植、幫助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嶺背鎮黨委、政府還制定了獎補方案,計劃連續三年每年投入20萬元對連片種植沙田柚或蜜柚的農戶和開設柚子產品深加工的企業進行獎補,促進沙田柚種植向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打下堅實的基礎。眾聯沙田柚產業園也沿著嶺背鎮黨委、政府思路進行經營。歐國衛說,產業園將擴大種植面積,把周邊村莊山林地都租下來。產業園規劃融入觀光、采摘、垂釣等旅游體驗項目,結合“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當地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分紅、務工收入等途徑增加收入,實現共同致富。
“嶺背鎮既要發展,也要守住生態環境。嶺背沙田柚頗具盛名,我們要打造沙田柚產業基地,通過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來帶動村民實現全面小康。”嶺背鎮黨委書記江國平說,嶺背鎮黨委政府堅決貫徹陽山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精神,要以生態建設、生態保護為底線,讓陽山藍、陽山綠成為陽山底色,守住底色,并使之變為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