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江蘇省積極推動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圖)
江蘇省積極推動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圖)
農業網   時間:2019/4/17 9:32:00  來源:糧油市場報網  閱讀數:376

糧食

  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貫徹國家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要求,積極應對稻麥*收購價下調和糧食公開拍賣底價降低對糧價下行的壓力,加強責任落實和政策引導,著力破解收購資金、質量檢測等困難。從2018年夏秋糧兩季收購情況看,全省呈現機制協調、市場活躍、秩序平穩、農民獲益的明顯特點,從政策性收購為主向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收購轉變的大勢基本確立。

  責任落實有力度

  按照新的稻谷和小麥*收購價執行預案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收購價糧食的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屬地監管職責,責任明顯加重。為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江蘇省組織各地根據夏秋糧收購期間價格走勢和市場情況,靈活應用政府與市場兩種手段,因時因勢組織收購。小麥市場價格低于*收購價時,及時向國家申請啟動*收購價執行預案(托市)。小麥托市量同比大幅減少67.5億斤,占總收購量比重由46%下降至21%,既有效支撐了糧價、保護了農民利益,又避免了托市比重過大帶來的政策性糧食庫存過快增長和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積極性的受挫,市場化收購量同比增加27.8億斤,總收購量199億斤,居全國*。2018年秋糧收購時,江蘇稻谷市場價格始終高于*收購價格,各類主體積極入市,累計入庫167.4億斤,同比增加8億斤。地方國有企業收購商品80.23億斤,同比增加9.5億斤;其他社會主體商品收購87.16億斤,同比增加16.8億斤,為歷年*,市場充滿活力。淮安市糧食局副局長楊寶鶴介紹,淮安是江蘇糧食主產區,2018年水稻種植面積460萬畝,500多家民營加工企業的大米加工量達150萬噸,民企已經成為糧食收購的*主力。

  難題解決有突破

  由于糧食種植周期長、氣候影響大,一旦受災,超標糧食質量安全風險和收購、處置往往成為*難題,容易出現農民賣不出、企業不敢收、財政補不起的艱難局面。對此,江蘇省以省政府規范性文件形式出臺超標糧食處置辦法,構建超標糧食收購處置長效機制,省財政對處置費用給予適當補助,對企業配置質檢等設備予以獎補。各地履行屬地責任,出臺配套措施和不合格糧處置預案,蘇州收購并分類處置了2920噸超標小麥,泰州籌資240萬元配置快檢設備,推廣針對當地多發的嘔吐毒素的檢測技術。

  收購資金有保障

  國有糧庫由于歷史包袱重,可抵押資產少,而糧食收購任務重、銀行風險防控要求高,這往往造成企業信貸能力低、市場化收購資金籌措難。對此,江蘇省自2013年起在全國首創政府主導、財政注資、企業參與的糧食共同擔?;?,明確規定財政性資金在縣域基金規模中不少于30%,已累計投放貸款800億元,無不良貸款記錄。目前該基金規模9.4億元,其中財政注資4.5億元,按10~15倍貸款比例,可滿足130多億元糧食市場化收購貸款需要。

  江蘇還充分發揮國家下撥的稻谷補貼引導作用,在對稻谷生產者給予補貼的同時,全國首創對稻谷優質優價市場化收購給予補貼,商業銀行與農業發展銀行享受同樣基準貸款利率財政貼息政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全省國有企業通過與其他商業銀行合作,年內獲得各類貸款12.6億元。

  優糧優價有導向

  國有糧庫長期以來吃“政策飯”,單純依靠托市,市場經營能力弱,必須解決托市無法啟動后的發展問題。對此,江蘇強化優質優價導向,指導糧庫由單一的收購、儲備業務,前延后伸產業鏈,向基地化生產、收購、儲備、加工、銷售一體化全產業方向發展,做強產業鏈,拓寬價值鏈。

  在產業鏈前端,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下游產業對上游的引導、反饋作用,促進品種優質化、基地規?;?,共收購種糧大戶小麥97.7億斤、稻谷73億斤。全省“南粳5055”等優質食味品種稻谷種植面積已達1050萬畝,占比31.3%,同比增長10%。

  在產業鏈中端,將優質優價收購100億斤作為省政府年度百項重點任務之一,各地儲備企業依質論價、優質優價,優質稻谷與普通品種價差在0.1元以上,地方儲備輪換收購量50%以上、現有儲備40%以上為優質品種。

  在產業鏈后端,以品牌建設和新型流通業態提升增值空間,30%的省儲糧承儲企業有自主加工能力,全年輪換加工量占省儲輪換總量30%。

  收購方式有創新

  每年夏秋兩季,江蘇2000多家糧庫要面向2.5萬名種糧大戶、2600萬農民開展收購,年收購量400億斤,在糧食供求寬松的大格局下,收購工作面廣量大、形勢復雜。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要求,研發推廣國內*款專門為農戶售糧服務的手機應用“滿意蘇糧”,推出供需對接、訂單種植等新功能,為農提供政策信息、預約賣糧、供需對接、訂單種植、庫點導航等多種個性化服務。“滿意蘇糧”共有注冊用戶2.8萬戶,累計訪問37萬次,全年共促成交易31億斤、訂單種植8萬畝,得到售糧農民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